鳜鱼多大好吃?
“大鱼吃小鱼”是一个生物链,从鱼类到海鲜再到人类都是相互关联的。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大的鱼会吃小鱼,小鱼也会吃更小的鱼。 但是“大鱼吃小鱼”是有条件的,首先必须是肉食性的鱼类才能完成这个“食物网”。 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大部分属于杂食性,像淡水鲤鱼、鲫鱼都属于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而海水鱼的草鱼、带鱼也是如此,它们不但吃微生物和藻类,也吃各种小动物。 所以,这些以植物为主食的杂食性鱼类,在大天然里是很难成为“大鱼吃小鱼”里那条“大鱼”的。 自然界的“大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环境中的猎物而不断调整自己的食谱。比如生活在海洋里的鲨鱼,当海洋生物缺少时它会潜入淡水河里捕食淡水鱼;而当淡水河里的鱼虾少了它又会回到海里寻找海洋动物代替。 在不同的环境和时期,“大鱼”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但是,凡是能够完成“大鱼吃小鱼”这一食物的,都是肉食性鱼类。 目前,我国的食用鱼肉主要来自海水鱼,其中含有较多的海水鱼品种,像带鱼、鲅鱼、黄鱼等,都是著名的海鱼肉类。
由于人们现在对水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导致许多原本在自然界处于中间阶层的鱼类被推上了食物链的最前端,成了让人类和禽畜大量吃肉的重要来源。 像我国南方地区的人们习惯吃的罗非鱼,原产地并不是我国,而是在非洲。这种颜色呈淡黄色,肉多刺少的鱼,因为适应能力强,现在已经在热带及亚热带水域到处繁殖。
除了罗非鱼之外,现在市面上出现的鲈鱼、桂鱼(桂花鱼)、黑鱼等等,都是原来生长在江河湖泊中的鱼类,如今已被人工驯养,发展成为重要的食用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