鲽鱼好吃还是鲆鱼好吃?
先上图,昨天做的鲽鱼。 两个都好吃呀!但是区别也是很大的。 先说价格:超市里,冰鲜的比目鱼(也叫鲽鱼)价格通常1.5-3斤/条,价格在20-30之间;冰鲜的鲆鱼要相对贵一些,3-6斤/条,价格在40-60元不等。
再看外观:鲆鱼的眼睛在头部两侧,像橄榄球一样,而鲽鱼则把两边眼睛挤到了头的前方,类似哑铃。很多人根据这个特点,把两种鱼区分开。其实,有些鲆鱼的两侧眼睛位置却是圆形的,并不是橄榄形。所以这点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再来看做法和味道:这两种鱼都可以清蒸或清炖,也能煎烤。但最好吃的方式应该数油炸了。
用油炸制后,扁平的比目鱼肉会更加紧实,更有嚼劲,而且腥味也会大大减少。搭配黄瓜丝、葱丝一起食用,吃起来香酥美味,特别过瘾。 不过,经过油炸后的比目鱼和鲆鱼,热量会大大增加,如果一次吃不了,尽量放凉后再存放,以免细菌繁殖。
最后来看营养成分:这四种鱼类都属于海水鱼,含盐量高,不建议直接拿来煮汤喝。除了钠,它们含有的镁元素也比较多,对于保护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益处。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锌元素,这对提高机体免疫水平,调节生理功能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目前环境恶化,海洋捕捞能力下降,使得海水鱼的品种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
鲆鱼和鲽鱼在英文中是统称为Flat fish的,扁鱼的意思,意思就是,平躺在水底的鱼类。
这两种鱼的区别:从“鱼脸”的开口方向来区别。我国习惯叫法,开口在正侧面的为“鲆”,即大眼大嘴(比如舌鳎);开口在底面、从上方看只可见一个小缝的为“鲽”,即两眼朝上(比如鳎目)。在国外“Flounder”指“鲆”,“Sole”(如比目鱼)指“鲽”。
关于味道上的说法有不统一的说法:
说法一,它们俩是同一类的鱼,在生物学上都是底鳉目鲽亚目,跟鲫鱼、鲤鱼的关系都比它们之间要远!二者在经济价值上、形态上十分接近,在中国海域内都是非常常见的鱼类。差别就是那张脸上的鼻子眼睛耳朵嘴巴在另一只脸上的分布位置不同。这种差异来源于它们奇特的发育过程——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时候,两张脸上器官分布差别并不大,但随后变态发育开始,一张脸上的器官开始迁移,这一过程因为种类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在舌鳎中是底侧脸的器官向上侧脸迁移,而在鲽中则是上侧脸器官的逐渐退化),最后的结果就是,长着“一张脸”——生物学上称为偏两栖(plagocephalus),这也是扁鱼之所以扁的主要原因。
说法二,扁鱼中,上嘴唇延伸超过下嘴唇的是“比目鱼”,属于“鲆”类;反过来则是“鳎目”,属于“鲽”类。当然,“比目鱼”还有个更亲民的称呼——“刀板鱼”。一般而言,“比目鱼”的味道更鲜美,肉质也更肥厚结实。而“鳎目”味道则单薄一些,肉质也松垮一些。
说法三,鲆鱼比鲽鱼好吃,一般鲆鱼肉质要比鲽鱼致密、细嫩,刺比较少,营养价值也高,在市场上价格也比鲽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