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是死局吗?

昝心云昝心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可以走向繁荣兴盛、和平发展,也可以走向混乱衰败、战争动乱。关键取决于正确的战略选择和坚定的战略执行! 现在中国的战略就是“韬光逐薮,含章未曜” ——《晋书·宣帝纪论》 不要小看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智慧。它讲的是在草木茂盛的黄昏夜晚,要看清道路,就要把自己的光芒收敛起来;而要显露自己的才华,就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内涵。 用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通过努力奋斗和踏实的工作,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国家的富强。同时,必须加强自身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我们现在的社会风气确实需要好好整顿了。

而真正的高手,都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一个想让自己国家变强盛的人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工作做好,把生活过好,同时坚持锻炼,健康体魄,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拼搏的精神。 这是个人层面的含义。

那么,国家和世界又是另外一说了。 我们这个国家,曾经被殖民侵略过,经历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比任何国家都懂得和平的宝贵。但是现在我们又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不惹事,但是别人欺负到我们头上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到处是兄弟”的时代过去了,我们现在连邻居印度都想坑一把。

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保护我们自己不被别国欺负,同时也保护好我们的国家利益和安全——这一点和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是不同的,我们已经失去了依靠天朝上国自居的优势地位。

从世界格局来看,现在处于一个由多极化向两极分化再向单极化转变的历史时期。这种转换意味着很多新兴国家的崛起,也意味着传统大国的没落。 中美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将会持续下去,而欧洲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亚洲会进入一个腾飞的时期,日本、韩国、印度的崛起,再加上东盟国家的中兴,将极大地提升亚洲的力量。

南北美洲因为资源匮乏,长期落后,再加上欧盟和美国对其的封锁打压,短期内很难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威胁。 非洲由于地理隔绝,又处于爆发战乱的危险期,更是需要我们慎而行之。 大洋洲则属于澳洲和新西兰两个国家在玩,而我们和它们又没有太多值得深入交流的东西(除了经贸),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而俄罗斯现在实力有限,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经济发展的瓶颈迟迟难以突破,短期内也只能和我们做有限的合作。

所以说,如果我们在个人层面上做到了“含章未曜,含光待逝”,那么在国家的层面上,就应该争取实现“韬光逐薮,含章未昱”。 一个国家,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燕郧燕郧优质答主

从经济上讲,中国未来是死路一条。不过现在还没死,还能苟延残喘两三年。然后就会进入一个漫长萧条的年代。虽然不可能像日本那样一直持续下跌,不过保持二、三十年的经济颓势还是跑不了的。

对于这个论断,很多人不以为然。尤其是看到过去一两年来中国经济的一些指标似乎开始好转了,就以为中国经济开始脱困了。要我说,这只是病中回光返照的现象。因为从本质上讲,很多拖累中国经济的因素并未得到任何改观。这些因素虽然有些已经在逐步显现,有些还没有开始全面显现,但是从2017年开始,这些因素会全面爆发,让中国经济陷入无法回头的死棋。

我总结这些拖累中国经济的死棋有四条,下面我就来逐一说说。

第一、中国的负债率已经高得无法再继续背负了。这个问题以前讲过多次,现在不妨再啰嗦一下。对于负债,不同的经济体有不同的承受上限。按照全球普遍认可的指标,个人负债率不应该超过60%;企业负债率不应该超过90%;政府负债率不应该超过70%。这三项指标总和不超过230%,就是相对安全值内。而中国现在的个人负债率达到了67.7%;政府负债率达到了76.8%;企业负债率达到了120%。全部都已经严重超限。三者相加达到了265.7%,已经远远超越了230%的警戒红线。

这种严重超限,从2015年开始就出现了很多苗头了。主要就是企业大面积亏损,导致大面积还债困难;中产阶级出现断层化,也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贫困化”,导致这部分人开始大面积背负无力;政府在大规模减税和大规模举债的情况下,依然财政紧张。这一切说明,中国的负债率已经达到无法再背负的程度了。

这种状况的出现,从经济学上讲就是信用透支到了极限。因此从2015年开始,全社会的信用就无法再继续扩大了。这是继2008年社会信用达到极限后爆发金融危机的特征后,再一次重复表现。

这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开始逐步枯竭了。如果这个现象不改变,那么中国经济就会陷入一个无休止的萧条中,而且会逐步加深。这就是日本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内陷入衰退的轨迹。

当然,中国不可能学日本,任由经济萧条持续数十年不作为。因此就会祭出一些大招,让社会信用重新回到扩张状态,重新激活经济。2015年四季度到2016年就是这些大招的落地阶段。包括12次降息降准,包括中央银行创设了大量的货币政策工具,扩大货币供应量。这种大招的出现一定会引发经济短暂回暖,也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但是这种回暖的景象只是短暂的,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不能带来实质性好转,所以还是无法阻止经济全面萧条的出现。而且大招的推出,还会增加通货膨胀率,最终带来物价飞涨,贫富差距加剧。也就是说,用通胀来稀释债务,这正是大招的目的,也必然是大招带来的后果。

第二、中国人口红利的丧失越来越明显。对于这一点,以前分析过三四线城市房子之所以要13年才能卖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红利丧失。那么人口红利的丧失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呢?这里简单给分析下。

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成本低廉,所以20世纪90年代,大量外资和中国大量地方资本投入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这些产业在中国的竞争力非常之强,比如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行业。因为成本低,产品价格也低,所以这些行业一度成为拉动中国出口的发动机,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大动能。所以近三十年来,外贸顺差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种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就发生了逆转,因为人口快速老龄化让劳动适龄人口开始不断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拉升,加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迅速衰退。从2014年开始,这种衰退终于体现在外贸数据中,外贸顺差开始逐步减少。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要知道2014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7.4%。这一增速不仅距离政府的年度7.5%的GDP增长目标仍有差距,而且是1990年以来中国年度经济增速首次低于8%。这个增速已经说明问题了,那就是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外贸引擎的力量大幅减弱,中国经济开始接近危险衰退了。

所以从2015年开始,外贸就基本失去了动力,甚至开始成为拖累项了。而为了挽回这个局面,在2016年搞了一些小动作,比如将服务贸易顺差纳入了总的贸易顺差概念中,这样看上去还是不错的。可是实际上,这依然无法挽回外贸大势的颓废,在2016年的经济回暖中,外贸依然是负增长。而且2014年到2016年这三年外贸数据的衰退,完全是受人口红利丧失而导致的产业竞争力丧失而引起的,因此,这种大趋势无法扭转。

到2017年,这种人口红利的丧失将更加明显。对于这一点,虽然有专家出来反复提醒,但是很少引起关注。尤其是某些政府部门,因为考虑到就业率的问题,依然想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就业来证明中国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但是实际上,因为20多年来出生人口的断崖性下滑,导致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会逐年下滑。所以即便2016年就业率还不错,2017年就业率也不会差,但是到了2018和2019年,就业率就要出大问题了。如果到了那时候就业率大幅下滑,那么人口红利丧失的问题就无法再遮掩了,对中国经济的拖累将全面爆发,中国经济将会加速转入萧条状态。

第三、中国在科技领域中开始遭遇天花板,将拖累新兴产业的崛起。这一点是2016年才明显体现出来的趋势。2014和2015年之所以并未出现这种状态就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回光返照。因此大量的产业数据还处于良好状态。那么中国经济回光返照为什么会无法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呢?因为新兴产业的崛起是靠科技拉动的。

比如美国在2009年经济全面萧条以后,从2010年开始经济逐步复苏,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兴产业崛起,包括新能源汽车、苹果、微软、谷歌、脸谱等,都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复兴。而且美国在科技上的不断创新,从量子卫星到太阳能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让美国在新兴产业上获得全球制高点。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过去多年,在新兴产业领域中大力投入,很多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高铁、通信、新能源汽车等等。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企业在全球也具有相当影响力。这些企业在拉动中国经济回暖方面功不可没。比如电子商务领域,在过去这几年拉动了70%零售业的增长。所以在中国经济逐步衰减的时候,零售消费还能够保持10%左右的增速,就是电子商务带来的。

可是现在问题出来了,新兴领域的投资回报率开始持续恶化。比如高铁等基础设施,属于重资产投资,投资回报速度非常慢。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虽然政府大力推动,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尽管2016年新能源汽车获得爆发式增长达到33.1万辆,但是和中国一年2800万辆汽车的销售总量比起来,还处于起步初期。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并没有取得革命性突破,因此在2017年进入后补贴时代,销售会大幅跌落。因此该领域投资回报率也会大幅放缓。而且对于通信、网络这些高科技企业,也面临一个天花板问题。比如互联网领域的几大公司,他们的发展都处于瓶颈阶段,增长速度大幅放缓。2016年三大公司的增长速度都只有10%上下,而且2017年会更糟糕。因此这几个公司市值大幅下跌,拖累中国整体股市下滑。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中国在新兴科技上遭遇了天花板。在前些年回光返照的时候,很多企业并未受到实际影响,因为很多新兴的商业模式让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暴发式的增长。比如互联网企业,用免费模式获得了用户的暴发式增长,随后用规模经济将竞争对手消灭。但是当到了2015年开始,这种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因此在2016年进入大并购阶段。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可是实际上效果非常一般。比如阿里影业被阿里整合了两年,连一个像样电影都没拍出来,连亏损的效率都比不上被并购前。当然,2016年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并购就是阿里巴巴投资了百联集团,但是这种电商业和传统零售业的联姻,最后是否会成功还是个问题。因为百联这种传统模式的零售业,其亏损速度更快,可能拖累阿里巴巴盈利能力下滑。

在科技上遭遇天花板的除了互联网产业外,还有通信产业。比如华为,虽然这几年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可是从2014年华为在海外投资受阻后,最近两年海外扩张几乎停滞了。与此同时,其5G标准的进展也受阻。因为5G标准并非华为一个人说了算,在4G标准方面全球有两大阵营。一个是FDD标准,以美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