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哪些无形资产?
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品牌、商誉、商业秘密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知识产权 企业基于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被称为“知识产权”。根据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它包含两部分:一是组织拥有的各种人力资源;二是组织所拥有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文件资料以及信息。其中,组织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员工以及他们各自的劳动技能、知识积累等。这些信息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未来竞争的资本。
(三)品牌 品牌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消费者对于某个产品或者服务的一种认可程度较高的特殊称谓。这种称谓往往伴随着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而为人所知,并形成消费者心中的特定心理定位。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一旦拥有好的品牌,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会相对较强。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
(四)其他无形资产 除上述三种主要的无形资产之外,企业还可能会拥有其他的一些无形资产,比如正在研发但尚未取得专利的技术、已经取得了专利但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项目、未形成的商誉等。对于这些无形资产,企业也应该进行必要的登记核算,做好管理工作。
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1、专利权。指国家专利局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一定期限内排他的独占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有关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企业拥有的专利有三种情况:一是企业外购的专利权;二是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的专利权;三是企业免费获得的专利权。后两种情况下,对于研究开发过程中支出的费用,应当区别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分别处理,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专利权确认条件的可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又称专有技术。是指未申请专利和未对外公开的,企业拥有的,不为外界所知的专有知识或经验,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技术、工艺、配方等专有技术。如生产工艺过程、生产图纸、数据、资料等。
3、商标权。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商业标志的一种权利。用以标明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等等。对于商标注册费和制作印版的费用可根据管理要求分别计入当期费用和无形资产——商标权。
4、著作权。又称版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产生的权利,包括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作品的署名、发表、发表后的修改和保护作品的完整性。经济权利是指作者或许可他人以复制、表演、 留存、展览、播放、改编、翻译、注释和广播作品等方式使用作品并获取收益。
5、特许权。也称经营特许权、 franchises,指政府部门或其他有权部门(机构)允许某企业(公司)在一定地区或期限内享有经营某种业务或销售某种商品的权力。如某些企业得到政府部门特许经营公用电话和代销邮票等业务。企业取得特许权,一般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即特许费。通常特许费是固定的、 一次性付清的,不随企业经营利润的变动而变动。特许权不具有强制独占的性质,政府部门或其他有权部门(机构)可以向多家企业(公司)发放经营特许权。因此特许经营不形成企业的垄断优势,也不具备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同时,特许经营期限比较短,通常为2—5年,也缺乏无形资产长于一年的有效使用期限。因此,特许费支出应作为开办费在一定期限内摊入管理费用,而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6、土地使用权。指土地使用者支付一定的代价(例如出让金)而获得的土地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如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只能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其使用权出让的期限按不同的用途有限制,如居住用地为70年;工业用地为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为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为50年。同时,土地使用者应该履行一定的义务,如不能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