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子五行属什么生肖?
“圣”字是康熙皇帝起的别名,他非常喜欢《论语·子罕》中的那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给自己起了个号叫“圣谕王”。他的儿子雍正又给父亲加上了“渊”字,称为“圣谕广博王”。 这种改名现象在古代是很普遍的,比如说宋朝有个宰相韩琦,他一生功绩显赫,可是因为他名字里的“琦”是“美玉”的意思,皇帝觉得他太自恋了,就把他的称号“琦王”改为“忠肃”。还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他是安徽凤阳人,一开始自称“祖居南京,后迁至凤阳”,所以别人叫他“凤阳太祖”;但是后来为了突出自己的“龙兴之地”是在南京,就把“凤阳太祖”改为“江宁太祖”。
这些帝王们自我感觉良好,喜欢给自己改这改那,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古人起名是有深意存在的。 “姓者,统一家族血统之号;氏者,区分贵贱尊卑之称”(《通志·氏族略序》),古人建立家族祠堂时,“昭穆”是很重要的,所谓“昭穆”就是“祖父居昭位,父居穆位”,这样才显得秩序井然。如果父子或祖孙同姓名,就会乱宗。
所以古人在取名字的时候,很注意祖先名号与本人名字的关系,如果父辈兄弟的名字中已经有了某个字,那么这个字就不要用在儿子的名里(否则就乱了祖宗),如果祖辈名字里有某字,孙子辈就不宜用同一个字(否则就乱了长幼尊卑)。因此古人的名字是一个整体,不能随意改动。 但是到了清朝,这种现象消失了,因为在那时,人们的思想受到“天命说”统治,认为皇帝是天命所归,是“真命天子”,皇帝的命令就是天命,不服从就是叛逆。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雍正给父亲改名当然没人敢反对,同样,乾隆帝给祖母孝圣宪皇后改尊号也没人敢说三道四——虽然这个行为本身是很失礼的。(毕竟人家是“真命天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