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阐述兼并重组?
1、如何认识并购与重组 通俗点说,公司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攒”,另一种是“买”,“攒”就是自己做,“买”即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而重组则是一堆破铜烂铁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当然这个系统可能功能更强大,价值更高。
2、为什么开展并购重组 一是实现企业快速扩张。二是通过并购重组解决企业的发展困境。三是整合资源,获取战略性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四是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五是利用政策空子,获取政策支持。 六是优化业务结构,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营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3、怎样做好并购重组 一方面需要把握外部机遇,另一方面要挖掘内部潜力。
(一)宏观环境分析 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前景、目标企业的相关产业状况进行总体分析。
(二)微观环境分析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目标企业所处的地理区域、经济特征、经营现状等进行详细分析。
(三)交易方案的设计 对于具体的并购流程、资金筹措方式、财务的衔接和安排以及后续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考虑。
四、并购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实施并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带来的风险。对此,必须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企业兼并重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并购交易值快速增长,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兼并重组的规模和频率均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过度竞争等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制约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将需要政府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受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现状的影响以及有关政策的滞后性制约,目前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地区和所有制壁垒依然存在。在推进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过程中还存在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的情况,主要体现为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对国有产权的严格限制,制约企业兼并重组按市场化原则进行。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且在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或者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参与企业兼并重组制约较大,阻碍了企业兼并重组进程。三是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有待完善。多数行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只有重组的政策规定,但没有退出的政策安排,或者退出的政策性支持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置等问题的解决。
《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对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清理废止制约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制度障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企业兼并重组服务体系;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财税、土地、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对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