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成语有哪些?
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语解释:胸:心里;竹:画画时,通常以竹为题材。画竹前竹子的完整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早有全盘考虑与安排。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成语繁体:成箇在肐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成,不能读作“jī”。
成语辨析:成竹在胸与“胸有成竹”有别:成竹在胸既比喻考虑周到、处理事情有把握;也比喻成有把握的事情;“胸有成竹”只比喻做事之前已有把握。
近义成语:胸有成竹、斗酒百篇
成语谜面:画完再想
成语故事:宋朝画家文同在北陵做官时画的竹子远近闻名,很多人求画。他每天出去观察竹子在风、雨、晨、露下的变化。后来到了洋州府,看到那里的竹子短而肥,他画出来的洋州竹子果然很肥。苏轼看到文同画的竹子赞道:“画竹前竹子的完整形象已在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