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没厨房没厨房的吗?
其实在很久以前的四合院里只有“灶房”没有“厨房”,老北京话中常说“灶”字,这个“灶”指的就是灶房里生火做饭的那种锅灶,连带着做饭的地方一起叫了。灶房就是做饭和烧水的地方,一般灶台上都有“锅台”,用砖砌成,在灶台一侧是烧火做饭的大铁锅,另一侧就是烧水的“水锅”,锅底下和锅台里面有一个“烟道”,用来走烟排灰,烟道口通常在灶台旁边伸出墙体两尺有余,这口“锅筒子”外面通常要包上一层厚厚的铁皮,防止烟灰和热气将四周的砖烧热造成火患,老北京常说:“着不吃火,烧锅筒子”,就是说着了不是着的灶房里的东西,而是从锅筒子周围着起来的。锅筒子伸到外墙两侧要留出一块地方,老北京人管这块地方叫“出檐”,就是用砖和石棉瓦临时搭成的“帽子”盖在锅筒子上挡雨,外面的行人从院子里的山墙上看到这个“出檐”,就知道是灶房的锅筒子了,所以北京人把烧火做饭的地方叫“出檐子后面”。
北京四合院
灶房在合院里往往是单独的一小间,一般和倒座房相连,既和后面的房子连在一起,前后通气,又单独隔开。为了通风和防止火患,灶房的门窗都做的很大,以便于烟囱向外散热。灶房里不但有烧火做饭的地方,而且还有很多储存炊具和水缸的空间。水缸是老北京人家必备之物,因为以前自来水不普及,人们每天做饭、洗涮、饮用都要到井边去挑水,非常辛苦,所以人们就在自家院子中存放水缸,将水存在缸内以备使用,但是水缸非常占地方,又必须放在比较凉爽的环境里防止水变热,所以人们就在灶房里存放水缸,既避光又通风,非常舒适。一些锅、盆、碗筷之类的炊事用具也都放在灶房内。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厨房变成了储藏、制作饭菜以及烧水等多种功能的空间,一些电冰箱、电饭锅甚至小灶等现代厨房用具都放在了这里,特别是近年来北京旧房改造,很多四合院都进行了装修和改建,将原本很小的灶房改建为宽敞的厨房,甚至还有了“洗菜池”、“消毒柜”、“微波炉”等现代厨房设施,使厨房里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