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不能见血吗?

公羊雯锦公羊雯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历来就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可见,厨房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场所。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国汉语中,与食物有关的字眼却大多并不吉利:糟心、噎人、吃醋、难吃、苦咸、恶心……厨房也仿佛是一个不可踏进的禁地,因为“血浸”、“血流”、“见红”等传言会将进厨房做饭的女人视为不祥之人。

外国女人为什么就可以大咧咧地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甚至很多电视饮食节目,还可以看到许多外国女主人兴致勃勃地大显厨艺呢?原来,在西方,有一个关于厨房的传说:中世纪的欧洲,贵族的小姐们总是在塔楼的二楼起居,而平民的妇女们则住在底楼,而且,中世纪的厨房普遍是封闭的,没有窗户,很容易滋生细菌,容易发生感染。后来,有一位贵族的小姐从二楼的窗口飘然而下,落入了低层平民的厨房,变成了厨房灶台上的一朵玫瑰,从此,平民的妇女们也可以在安全的厨房里烹煮美食了。

基于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西方人开始把厨房视为爱和温暖的地方,而主妇则被视为家庭的守护天使。可见,中式厨房里是不适合传播幸福快乐健康以及美好未来的。

其实,从古至今,女人们一直在厨房中劳作,为何唯有当今的中国,厨房才被视作为“女人间”的秘密领地呢?

在以前的旧社会,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绝对低,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只能尽家务事,而且所面对的总是碗盘狼藉、油盐酱醋,再加上柴火烧饭时的浓烟,女人自然对黑黑的厨房望而却步。

到了近代,中国女人有些开始走出家门,踏进社区,步入社会,但是她们仍然是维持家庭收入的主要或惟一的来源。由于女性体力较少,因而所从事的职业一般也限于售货、事务等工作,所得到的报酬一般都较低。加之男权社会观念的根深蒂固,妇女工作并不为社会上我们所认同。于是,女人们只好回家,相夫教子,依旧在厨房中劳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妇女获得了与男性同工同酬的权利,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是,20世纪50~70年代大谈特谈的“妇女解放”,事实上,对城市妇女而言,并不意味 着真正获得了自由。那时实行的是家庭计划制,结婚、生育等都由妇女自行掌握的情况很少,一般有工作单位的妇女都难以保持正常的生育间隔,或被迫做人工流产,或生 下孩子后经检查送人孤儿院。妇女即使有工作,也往往被单位视为不稳定的“闲杂人员”,在福利、晋级、普级方面处于劣势。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经历了两个十年的经济萧条。从80年代末开始,我们才进入了真正的经济增长时期。与此同时,国家开始了巨大的城市改造建设。在这个改变进程中,被“革了命”的女权主义者变成了市场经济的“优秀女员工”,“女强人”在商业竞争中取得了男性竞争对手的尊敬。而新一代女性,则享受着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从经济地位及市场意识上,已与老一代女性不同。现代社会的城市改造建设,对女性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女性开始追求男女性别平等,甚至追求女性优于男性。中国的妇女已经走出了厨房,不再沉默,活跃于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广阔的生活天地。近年,中国出现了一批女性文学家、思想家、理论家、企业家、政治活动家、影视演员……妇女解放有了真正的实质性的突破,并呈现出继往开来的大好局面。

现代社会里,男人的社会活动空间已很大,他们不可能也不会愿意总停留在狭小的厨房里;而女性的社会活动空间原本就相对狭小,并且还要担负相夫教子的义务,这使得男女双方都不可能也没有精力去打理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因而,更需要有一个明亮的、温馨的环境来进行烹煮、洗涤等日常家务。现代家庭里的厨房早已被划入了家庭生活的议事日程,以先进的厨房设备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新的潮流。由厨房设备所构成的现代化厨房对于现代人既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品位与档次、个性与身份的标志。

在中国,自从有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规模。因而,在城市里的很多家庭,不管是新入住的还是旧式宿舍,厨房自然就成了大家羡慕的地方。因为厨房的不止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品位与档次的需要。而现代厨房所要表达的则是对现代人生活品味与品质的完美再现。

据报载,美国一位著名女权主义人士参访中国时,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世界上最幸福的厨房就在中国!”这除了委婉的中国文化因素所营造的舒适“人情味”之外,无疑更欣赏中国厨房用具所带来的现代化居家生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