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问什么会有国债?
先引用一句中国的老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美国建国时国力的薄弱是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的。在二战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虽然已经排在世界首位,但是人均GDP仍然只有欧洲的1/3-1/4。当时的美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产业工人收入水平低下,平均收入不到资本家的百分之十,许多移民来的中国人和墨西哥人甚至连奴隶的待遇都比不上——当然这些人的税率本来就要比富人选项要高得多(所以特朗普才要拼命保护那些制造业岗位嘛)。
这样的国力怎么能够支撑起一个庞大的福利国家呢。所以二战前的民主党执政时期尽管大力搞福利,但那也是有限度的。从杜鲁门的战后重建到肯尼迪的“伟大社会”,其实已经是在穷尽一切办法了。 但是到了二战结束时,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崛起虽然在美国控制中东上制造了巨大的挑战者,却也在另一个领域让美国看到了希望:这个新生的强大社会主义帝国也同样需要大量进口石油,而当时全世界70%的石油产量被美国人控制在手里——只要有钱,什么都买得到。于是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福利国家的建设如火如荼展开。
但凯恩斯的主张也是有其前提条件的:首先要有足够的税收来源;其次宏观经济必须保持总体上的平衡,不能无节制的花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它无法保证这两个条件,那么财政就会破产,经济发展也会停滞。凯恩斯自己国家没有实行他的理论,并不是因为他所提出的主张行不通,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离开国际体系的庇护单独采取行动。
对于美国而言则没有任何约束,因为当时美国的国力足以支撑这种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且二战刚刚结束,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需要时间恢复生产,因此需求并没有完全膨胀起来,此时大举扩大支出影响还不算特别明显。但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黑人运动的高涨和越战的泥潭,凯恩斯的两大前提开始逐步崩塌。
美国国内要求增加支出以促进就业和提高生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会的共和党人则不断提出增税议案,加上越战开支,这相当于直接向凯恩斯主义开膛破肚。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欧洲在此时也没有了当初凯恩斯式的从容,马歇尔计划的结束使得美国可以独享世界市场的好处(其他国家就算想分一杯羹也没那个能力),欧洲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凯恩斯主义在欧洲也面临破产。
这时美国作为唯一一个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巅峰的国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重塑全球体系。为了摆脱黄金桎梏,里根总统提出了所谓“新经济”,通过大幅减税和放松监管来刺激私有部门,同时保持政府支出以刺激失业人群和低收入者的购买力。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联邦政府的赤字率直线上升,但就业率也开始稳步回升。
里根时代的经济扩张持续了多年,直到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的被刺破才会被终结。然而其带来的长期危害却是根本性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犹如两个黑洞不断吞噬着美元,而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彻底击碎了最后的美钞神话。克林顿和小布什相继担任总统期间,尽管财政赤字依然高企,但依靠美联储的降息策略,再加上科技股的飙涨,一切都仿佛可以瞒天过海。
可是次贷危机之后一切旧账都翻了出来,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早已超过国民收入的20%,联邦债务余额高达20万亿美元,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出售储备金以平抑债市。这一次可不像08年那样只是雷曼兄弟一家华尔街投行倒下,这次是美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在外。凯恩斯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最引以为豪的经济学说会在这样一个极端的形式下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