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可爱什么生肖?
当然是羊了呀,《诗经》里就有“羔羊之皮,素丝五紽”的句子。 先秦的时候,羔羊就一直是美服材料之一(还有丝绸、锦衣)。到了汉末魏晋,文人骚客们开始拿它来比喻美德——东汉的《东观汉记》里记载王章因与丞相匡衡争田事情败露被免官,回家路上叹息着说“吾本布衣,孤穷之志,而今也何如?”家乡父老听说后都称赞他的品德像绵羊一样温良恭俭让。
六朝时期江南盛产水羊(俗称“草羊肉”,不是涮羊肉!),据说味道特别好,所以“羔羊”就成了“美味”的代名词。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羔雁仪容敬,榛栗态度虔”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到了唐宋时候,由于羊肉价格比猪肉便宜,所以在民间普遍有食用羊肉的习惯,甚至吃羊肉变成了“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象征。宋朝时还出现了全羊宴。当然,羊身上几乎可吃的部位都在当时有了料理方法,例如羊脑可以做成软香可口的“炒羊头”,羊肠可以做一盘“烩羊肠”,羊肝能制成“爆炒羊肝”或“烹羊肝”,而羊血更是可以做一道“羊血汤”或“血冻豆腐”。
不过,虽然民间普遍食羊,但帝王贵族们却不这么认为——《晋书·五行志》里记载西晋武帝时“宫中献生羊,帝以为秽器所宜远,令弃于野”,又《宋史·礼志》里说道北宋时“真宗幸汾阳宫……进熟羊一只……真宗以羊腹中有粪污,不乐进食。”可见,至少在封建王朝的中前期,“食羊”在士大夫阶层还是一件颇受非议的事。 直到后期,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和贫富差距的拉大,羊肉才终于成了普通人家难以企及的“山珍海味”和“奢侈品”——元明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到了现代,虽然吃羊肉已经不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但是人们却用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对羊肉的喜爱——“羊”字作为偏旁,经常出现在一些食物的名字里——比如“羊肉泡馍”“烤羊排”“手把羊肉”“羊杂碎”等等。看来,这只披着温柔外套的“小羊”,的确是我们的“冬日伴侣”没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