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学学步车?
我家是10个月开始坐学步车的,刚开始学步的时候其实还不太稳,所以家长一定要陪在身边,防止出现任何意外! 大部分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都在12-14个月之间,当然也有更早的或者更晚的。早的像我家是10个月,晚的可能要到两岁多。
关于学步车,很多家长都持有怀疑态度,觉得学步车会影响孩子的腿部发育、导致内八或外八腿型;还有的认为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爬行的兴趣等等。 其实,当娃长到一定月龄时(一般建议满7个月),宝宝已经能够扶着东西站立起来,并且很乐于尝试新的动作和体验。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能力自己控制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了 在学步车前,爸爸妈妈要先观察下宝宝是否存在以下问题哦~ 如果宝宝存在以上问题,就可以考虑使用学步车了~ 学步车并不是害宝宝的“罪魁祸首”!合理地使用学步车,并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把对宝宝的伤害降到最低↓
1. 学步车只能训练宝宝暂时的走路能力,并不能永久性地解决步态问题。当宝宝出现走路姿势异常时,应及时带宝宝就诊,排查原因。
2. 在宝宝使用学步车时,家长应在一旁看护,随时准备帮助宝宝站稳。
3. 对于学步车的高度没把握的父母可以这样做——让宝宝站在墙边,家长伸手跟宝宝齐平,确保学步车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
4. 选择安全合格的产品,不购买劣质产品,避免发生意外。
学步车有锻炼孩子坐姿、保护脊椎、促进食欲,帮助宝宝练习行走等的优点,在恰当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宝宝学步的辅助工具。一般来说,学会坐并且可以坐稳的宝宝就可以使用坐垫(坐垫最好选择有安全带的);宝宝能抓东西且能站立时,可以使用把手;宝宝能抓着把手站起来之后,可以换上较大较矮的带轮子的学步车,但也不宜坐太久,每天控制在半小时内最好。另外,月龄太小的宝宝使用有椅背的高车,因为宝宝颈部力量不足,车厢稍一晃动,就容易造成颈椎后方韧带及椎间小关节损伤,出现颈部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等情况,这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挥鞭样损伤”。
因此,建议孩子最好在1岁半之前少坐学步车,毕竟还不会走路怎么学步呢?而且,当孩子能自己站立行走之后,再使用学步车还会限制孩子双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的发育,时间长了可能导致孩子“X”型腿或“O”型腿畸形。另外,宝宝过早在学步车这种封闭狭小的环境中学习走路,对于视觉、平衡等感觉系统发育会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长远来看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有的家长认为,使用学步车可以锻炼孩子下肢功能,帮助孩子提前断奶走路。实际上,孩子学会走路有一个发育过程,提前干预只会阻碍孩子运动发育的正常进程。一般来说,孩子最早在9个月时开始学走路,1岁半之前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情况。过早走路会导致孩子出现习惯性蹲位、严重的“X”或“O”型腿畸形。当然,如果2岁后孩子还不能独立行走,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到神经专科或骨科检查了。
总之,不到1岁半的宝宝可以接触学步车等辅助工具,但时间要短,尤其不建议孩子会走后仍长期使用学步车,而应该让孩子在家长的搀扶下多练习自己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