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米粉几个月吃?
我们当时是 5个月开始添加的,最早的是自己用开水冲调的米粉,很稀那种,给宝宝试吃,宝宝很喜欢。 后来就逐渐加量,6个月后我们就每天一次少量添加了;7个月后就一天两次了,不过还是稀的,很稀很稀的那种米汤一样。 这里要注意一点!很多机构都说要等4个月之后再添加辅食,但我觉得这个要根据每个宝宝的自身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取决于3件事:
1、宝宝是否有过敏现象(对牛奶蛋白或花生蛋白过敏) 如果有过敏现象,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喂食辅助食品,一般是从4个月起,但也可能晚些,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没有过敏现象,那就简单多了。在添加辅食品种时,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的原则即可。
2、宝宝肠胃功能是否完善 如果是人工喂养,且宝宝大便一直正常,无瘦小、生长迟缓等情况,可在4月龄时适当尝试添加辅食,但是量一定要少。如果宝宝胃肠功能较弱或患有湿疹等疾病,应延缓添加。
3、看宝宝对于大人餐桌上的食物是否有兴趣 假如你家有一宝宝已经过了4月龄,你对他的喂奶和睡眠安排十分满意,并且他已经对大人餐桌上的食物表现出浓厚兴趣的话,不妨给他尝尝味道,但分量一定要少。 刚开始只给孩子喂一点点,让孩子习惯一下口味。如果孩子不喜欢那个口味,就不必勉强孩子吃,也可以换一个品种再试试。
需要提醒的是,刚添辅食的宝宝不要喝鲜橙多、葡萄汁等含有气体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会产生气体,促使孩子打嗝或者吐奶。同样,果汁也不宜给得太多,以免引起腹泻。 总之,辅食添加是需要按照宝宝发育情况而灵活制定的计划,而非一成不变的规则。 关于添加辅食品种的顺序,我列了一个表给大家参考:
市面上辅食产品琳琅满目,什么时间添加辅食?首次从哪一种辅食开始吃起?该如何制作辅食?对此,营养专家吴雪兴表示,婴儿的膳食需要有别于其他人,辅食添加不适宜过早或过晚,可以在宝宝6个月后陆续开始添加,家长可以从米粉、蛋黄、菜泥、果泥、鱼肉等食物开始制作辅食。
吴雪兴建议,婴儿在6个月前后开始逐步添加辅食,早产儿则建议在6个月纠正月龄后添加。对于辅食添加过早的宝宝,由于消化酶和胃容量还达不到同时应付母乳和辅食的要求,极易导致腹泻、便秘、感染等现象。而如果辅食添加添加过迟,则有可能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宝宝颌面部发育及味觉功能,同时不利于肠道功能的发育。
辅食的性状应能适应宝宝胃肠功能发育水平。吴雪兴说,辅食添加应由少到多、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辅食制作时推荐用大豆油和玉米油,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丰富,而猪油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不太推荐使用。在调味料的使用上则应注意无需额外添加盐和糖且要尽量使用新鲜食材制作,食物不需经过腌制,以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培养不加糖的饮食习惯。”
吴雪兴表示,辅食制作有技巧,家长可根据需要制作米粉、蛋黄、菜泥、果泥、鱼肉等辅食。米粉可选择婴儿营养米粉,煮熟的米汤也可用于辅食制作,将母乳和米汤按2:1、1:1等不同比例调制,逐步增加米汤的量;蛋黄应将熟蛋黄研碎调在奶、米糊、菜泥中吃;菜泥和果泥可用匙羹捣碎制作,亦可以市面出售的不锈钢菜果泥研磨器帮助制作;而鱼肉制作辅食时应选肉质细嫩、刺少的,如绿鱼、比目鱼、鲈鱼等,宜采用清蒸的方法制作,去骨、去刺后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