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选址如何获取?
1、首先,要分析企业选址因素有哪些。 一般来讲,企业选址的因素无外乎两点,一个是经营成本,另一个是消费者需求。 但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形态的企业在选址时关注的重要因素各有差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以快餐店为例,由于其外卖属性较强,故主要考虑租金低廉的点位; 同时鉴于其营业强度高,对门店位置要求相对灵活,具备良好通行能力和客流密度且适合搭建外卖平台的点位成为优选。 而线下实体店则需要考虑顾客方便到达和有效停留的区域,因此人流密集的商业街或商圈内往往能聚集较多线下流量。
但由于商业地段租金通常较高,同时伴随着消费降级及线上营销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非主流地段开店,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非主流”地点的客流量和客单价情况。 一些特殊行业还面临特殊的政策和审批限制。如餐饮酒店行业的夜市经济就受到一定地方政府的管制,而宠物医院等则可能面临当地居委会的不认可。所以,提前搜集了解目标地域的相关政策亦很重要。
2、其次,要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 可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初步筛选,可参考的因素包括区域GDP增长水平、人口数量和质量以及交通状况等,通过百度地图等工具,可以快速获得各个候选场地的大体信息; 二是深入了解,这个阶段需要更进一步地挖掘潜在地址的信息,包括周边竞争对手的情况(经营状况与风格、客户评价等)、未来的发展规划等,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这部分工作可以借助专业地产机构的渠道来完成。
3、最后,需明确自身对于选址的预算上限,并在初筛阶段就将超出预算的上限排除在外。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成本指标很可能导致选到的址不够理想——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可能因为资金约束导致选址失误,为日后经营埋下隐患。 在现实情况下,考虑到很多创业者初期对于选址的认知不到位,往往存在资金预算不充分或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在提供选址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会先帮助客户理清需求和预期,继而结合经验给出建议方案,最终敲定合适的地址。
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是指在市场中选择与被评对象相似的参照物进行比较,参照物的价格可以是实际成交价,也可以是标价调整后的价格。市场比较法的假设条件是存在一个活跃的且信息分布均匀的被评对象的参照物,如房地产、汽车等。运用市场比较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步骤包括选取参照物和进行比较分析两个环节。首先,选取参照物时必须选择与被评估企业具有相似规模和获利能力的、相同类型或可以类比的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参照物与被评估企业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比较分析时要针对各项指标逐一分析,如:参照物企业与被评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地区差异、行业差异、销售量差异以及职工人数差异等。针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打分,经过具体修正之后,综合分析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建一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对象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该被评对象的各单项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来确定被评对象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在运用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时,要严格遵循“经济性有效”原则、 “替代原则”等,而且,该方法通常是在评估企业价值的特殊条件下所采用的。因为,它只考虑单个企业或资产的取得成本和现实成本,而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总体获利能力,因此,这种方法评估出来的企业价值通常低于收益法所评估出的企业价值。
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或业务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收益法的基本思路是,一个企业能有多大价值,关键是看它在未来的生产经营中,能给投资者带来多大的收益。收益法的一般过程是先测算被评企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可采用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或资产评估后的企业财务报表或经审计后的企业财务报表),然后据以判定行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和被评估企业的风险系数及稳定系数,从而确定适用的折现率,在计算各年预期获利能力的基础上,将各年的获利能力折现并求和。因此,收益法通常适用于盈利企业,而且采用该方法要考虑“投资与收益”这一关系,即评估结果要受到现实市场投资报酬率高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