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怎么做又大又好吃?

卢福庚卢福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800多年前,商纣王在位时已有馒头。(不知道是不是他发明的,但是肯定是有这个名称了) 据《周礼》记载,当时有“糗”、“面”、“粉”等食品。其中“糗”就是炒熟的面粉;“面”是蒸熟的面粉;而“粉”则是磨成粉末的谷物。可见,作为“面”的一种的馒头,是在古代就已经有的食物。 那为什么叫“馒头”呢?有人说是由于形如馒头而得名。但我觉得可能是取其“沫沫”,与“面”谐音,和今天的馒头近似。 早在三国时代就有关于馒头的记录了。蜀汉丞相诸葛亮颁布的《蜀志》中说道:“惟粮与麻,豆可作饼,馒头,面筋并饼,酒脯、馍馍之类。”这里所说的馒头,是用麦面制成的各种面点,相当于现在的面食。 用粮食加工而成的食物,在唐代非常流行。白居易写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里的“绿蚁”就是指用糯米或小米酿成的低度酒,色绿,微带甜味。而“红泥小火炉”边的“红炉”,很可能就是用来烤制各种面食的烤炉。 宋代,民间饮食业非常发达,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美食家和小吃店。南宋临安的酒楼里,除了卖酒外,还有各种“点心”,类似今天茶楼的“盖浇饭”。这些“点心”中就有“热煎饼”“冷煎饼”和“馒头”。

元代,出现了花卷、包子等各种包点,还有炸糕、切糕等多种糕点。这说明到了明代,馒头已经和花卷、包子、烙饼一样,成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 清朝初年,为了鼓励农桑,清廷曾以官爵奖励种粮、种菜的人。然而,这种措施并未收到显著成效。雍正皇帝即位后,推行“减赋”政策并大力提倡植棉,使民粮(原指民户应缴的粟米)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乾隆时,又出现“万世之利”的洋棉,加之清代前期人口暴涨,对粮食的需求增大,因此导致了白面(加酵母发酵后的面粉)在市面上变得十分紧俏。 由此可知,从汉代到清代,馒头(米面食品)一直深受百姓喜爱,并且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至于你说的大又好吃的馒头,其实古往今来的吃货都是这么进取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