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五行中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木、火、金、水、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要素所组成。而这五个要素之间,又是相生相克的关系。后来这一学说又用于分析社会、人生等方面,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代表性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把人的五脏与五行相配属,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成为"五脏配五脏"的以脏代行的五行属性体。《洪范》中还指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后世由此引生出一系列以五行属性体为纲的生理、病理的分类和阐释,如:五味、五色、五音、五方、五季、五气等。
五行学说根据事物的五行属性,以生克关系为基本形式,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的。
1、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说明两种事物之间有着促进、助长、滋生、资生、化生、生成等相互促进关系。相生是协调关系。
2、五行相克。相克是制约关系。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克说明两种事物之间有着抑制、制约、胜化、降伏等相互制约关系。木克土又可理解为伐,如:树木的根系会延伸地下,将土壤的表层破坏;又如木棍可以将泥土打散。土克水指:水积于一处,有了盛水的器具(土)。水能淹没土地,破坏土地(水克土)。火克金,火焰温度过高,可以融化金铁。金克木:刀斧砍伐树木是金属可破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