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哪些克火?
这个问题,其实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金木水火土五个字的起源时代——上古时代。 那个时候的文字,和现在不同,是象形文字,很多字的字形,是有来源的,或者说,像形文字,是需要想象来认读的。比如“日”字,本来形状就像太阳,而“月”字,则像满月。但是有的像形文字是没有具体的物象的,比如这五个字中的四个:金、木、水、火。这些字形,其实是人们根据四种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而创造的。金就是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的物质;木,就是像树木一样的植物;水,就是像水流一样的东西;火,就是像着火了一样发亮的东西……所以,这四个字,从自然界的形态上来分析,的确是土生金,木生火,水生木,火势金的运行路径。
而最后一个土字,是最特殊的,因为它的字形,实际上是由四座小山组成的,而且,在小山的上面,有四个十字,表示山上长满了树(详见图)。这样奇特的造型,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世界是由山地、河流和原野构成的,而这五行的最后一位土,代表的是大地上的陆地部分,所以,在字形上,就要突出陆地(山脉)的特征了。
既然土在大地上,那么地下的东西,就不是土所能代表的,于是,土就把地下和水上的东西,全部包抄了起来,也就是说,水土是两个象五行那样彼此包围的符号。这就是“土生金,木生火,水生木”的形成原理。 而火的形成,则是特例,因为它根本就不是由任何五行元素构成的。火,是由两个图形合成的,一个是上面那个像火炬的图形,叫做“丙”,代表着太阳之火;另一个图形,是上面那个像两扇门重叠的图形,叫做“丁”,代表着篝火(燃烧后的草木所余下来的灰烬)之火。可见,火是阴阳交泰之后,天地间产生的第三种特殊物质。所以《易》称火为“离”,是因为离卦二阴抱一阳的缘故,《说文解字》也解释火为“二陽夾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