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什么时辰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意味着仲秋时节的开始; 立秋一般于每年公历的8月7日或8日到来。 “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秋”指的是庄稼成熟的时候。所以立冬的意思是冬天到了,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立秋之季,暑气渐消,金风渐至。”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不会再有灼人的热气了,早晚会有凉风拂过;早晨起来会看到地面和树叶上有露水;而寒蝉也开始鸣叫,提醒着人们天气转凉。 从气候学上,每5天为一候,立夏的三候是:一候蝼蝈鸣,二侯蚯蚓出,三侯王瓜生。也就是说,立秋在三候的情况下,在立夏一到五日里,可以听到蝼蝈鸣叫,可以看到蚯蚓活动的景象,还会发现王瓜藤蔓的生长。 从这些描述上看,似乎立秋的到来与农作物生长关系不大,但其实不然。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的收种都是在立春后进行的,比如冬小麦一般在冬至前后播种,次年芒种前后收获,但这时天气尚热,还未到立秋。而在古时,农民们一般是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的,立秋前十五日,立秋当日以及立秋后十五日,分别都有特定的称呼。如立秋前十五日称“立秋节”,立秋当天称为“立秋节”,立秋后十五日被称为“秋分节”。 这三节中,立秋节与立秋后十五日的秋分节对农事的影响并不明显,只有立秋节,即立秋当日的变化会对农作物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这一天的天气状况良好,那么之后五谷可望丰登;相反,如果这一天阴云密布、阴雨绵绵或者狂风暴雨,那就预示着收成不好。 这是因为,虽然立秋表示秋天来临,万物开始结果实,但这时气温还较高,雨水犹多,处于“三伏”的中伏阶段,大部分农作物并没有完全进入成熟期,只有一些晚熟品种如棉花等才刚进入开花结蕾时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温度才能充分发育。立秋节的晴雨还是很有讲究的,若这天降雨,则会影响棉花等作物正常开花结蕾,从而降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