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化疗药副作用小?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于如何定义“副作用”! 副作用,根据现有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评级标准,分为5级: 1~2级一般不需要处理,3~4级需要密切观察,5级则属于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了。 要比较不同化疗药的副作用情况,就需要先搞清楚这些药物的毒理学特性。 目前常用的细胞毒性药物主要分为:
1.烷化剂: 如氮芥、环磷酰胺等;
2.抗代谢药: 如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
3.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如依托泊苷、紫杉醇等;
4.抗生素类: 如亚硝基亚硝基乙炔基哌嗪(NNC)。 这四类药物都有明确的化疗作用,但是它们的毒理特点是有差异的。 比如,烷化剂通过作用于DNA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它引起的副作用也是直接作用于DNA水平上的,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肾脏毒性等等,都属于DNA水平的影响。 这种直接的 DNA 损伤作用,也会造成基因突变和致癌风险,所以这类药物也是被严格管理的药品之一。
又因为其作用具有选择性,对分裂旺盛的肿瘤细胞杀灭效应显著,故该类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也主要集中在治疗期的短期内。 通常来说,抗代谢药比烷化剂引起的副作用更轻一点,但是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一般也比较严重。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作用原理跟抗代谢药有些类似,都是通过拮抗细胞的DNA复制过程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但是此类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往往较抗代谢药更为轻微。
抗生素类的 NNC 之所以也属于化疗药,是因为它能够引起急性白血病样反应,并且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此药已经很少单独使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而是作为放化疗增敏药物使用。由于它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而应该在饭后服用,同时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
如果要单纯比较各种化疗药的副作用,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影响药物毒性的因素很多,除了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外,还包括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否正确给药等诸多环节。 同一类药物的化疗药由于应用时间早,药物种类多,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会出现交叉现象。 比如说,对于老年患者或者体质虚弱的患者,任何一类化疗药都有可能带来比较严重的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