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御”的偏旁是“寸”。在古代,“寸”代表的是君主或国君。《孟子》中有关于“天子”的记载:“天子巡守,诸侯朝觐,大夫朔见。”这里的“天子”就是指国君。而“寸”字在甲骨文中像双手持杵的样子 ,表示劳动(耕作)的意思;金文和小篆都沿袭了“手指耕作”的形象,只是线条更简化了;隶书变篆书“手部”“寸口”为“又”和“竖”,形成现代汉字中的“寸”。
古文字中除了表示长度单位(一尺十寸)之外,还用来表示时间的单位——“晨”,指凌晨3点到7点这段时间,正好是一天的三分之一;“夕”是指17点到21点,也是一天的一半。因为古人以农业耕作为生计,所以“寸”也指代时间单位,如成语“一寸光阴”、唐诗“惜时如金”。 因为“寸”有“君王”和“时间”两个含义,因此“御”从“寸”。《说文解字》中说:“御,使御也。”这就是说“御”的原意指的是伺候帝王的车夫。由这一层意思衍生出“驾驭”、“抵御”等意义。
“抵御”引申出的“抗拒”义项,使“御”带上贬义色彩:“御侮”即抵挡侮辱、报复;而“招摇撞骗”中的“撞”就是“抵”、“挡”的意思。 “抵御”还可以引申出“防备”之义:“以防万一”中的“防”就是防止、防范、戒备。 “防备”再进一步引申,就可以表示一般性的“避免”:“防患于未然”。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解释世界万物的组成要素,同时亦为道教用以划分世界万物的基本归类。五行相生相克,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维持整体平衡和动态协调。五行的属性为道教用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乃至养生保健的基本方法。 道教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人体内的五脏,也和外界的五行相协调,相生相克。
御的繁体字为馭,所以其的五行属性可以根据繁体字进行拆分计算。由于字义和字形的需要,汉字中出现了大量的笔画繁多的字,这些汉字在后来的使用中渐渐被淘汰了,而从简省笔画的目的出发,人们用简单的字代替了繁体字,这些字叫做“简化字”。繁体字就是相对简化字,笔画繁多的汉字。“御”在古代也是繁体字,不过它没有对应的简化字,被沿用了下来,因此其繁体字还是御。
所以御字的五行属性只能从汉字笔画五术中来取其五行属性,通过拆分笔画数的方法来计算其五行,再对照五术中各数所对应的五行取其属性。
汉字笔画五术中从1-10这10个数在五行阴阳上的分布规律为:水:1、6;火:2、7;木:3、8;金:4、9;土:5、10。汉字笔画五术中凡是笔画数超出10画的字,都可以用1-10这10个数来计算,超过10画的字在减去10之后,余数为所找的汉字笔画数,比如13画,“3”为1-10这十个数中所找到的字,再查其取属性的五行。余数刚好为零的字(如20画、30画...),则视为10画。
汉字的笔画数可以去新华字典中看其部首查字,部首后面的笔画数即为该字的总笔画数。
御的总笔画数为13画,13-10=3,3为木数,所以御用汉字笔画五术来取其五行属性应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