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砍房价?

丘子杰丘子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几个干货吧,我在北京的亲身经历: 1、2008年北京房价暴跌前,我买完房不久,跟亲戚家一起去办房贷过户手续,在建设银行门口遇到了同小区很多办理按揭的客户,原来大家都是建行贷款,所以一起过去,没想到在那一刻,遇到了银行工作人员给我们发传单,告知我们央行降息,买房贷款可以少交利息了; 结果呢?我那套房子从360万跌到310万,利息多了5000块;

2、同样是2008年,我那套房子降价到310万的时候,有个客户看过我的房子,非常喜欢,想购买但钱不够,问我可不可以优惠一些,我说我没钱优惠!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再后来听说她去找我中介公司的朋友,我那个朋友告诉我中介费要收4个点(买房子中介费一般都是3个点)!哈哈,我那朋友真是坑苦她了,因为她不知道,那个时候国家降息,银行利率只有5年以上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7折,而2008年9月份,我那套房子成交的平均价格已经是全市同类型小区里最低的了,再砍价也就几万块而已; 最终的结果呢?2年后那位姑娘终于攒够钱,以295万元的价格买了同样的房子,多花了15万元中介费。

3、同样是2008年,我有一套小两居要出售,挂牌价仅为155万元,有买家看了之后觉得我太贪心(其实那套房子的装修和周边环境都很好),要求我再降些,我就很直接地告诉她:“你真的喜欢的话就去签合同吧,交易过程中任何税费都是你出”,结果那套房子一直挂在那里,最后以150万元卖掉,卖完之后才发现,国家又降息了,利率又降到了基准利率以下; 结果呢?这位顾客除了付给我15万元的房款外,还额外支付了5万元的税费和中介费。

蒯子妍蒯子妍优质答主

对于一个有着30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来说,北京的住房均价已经高到离谱了:2018年前11月的北京商品住房的平均成交价达到4.6万元每平米。这个均价在过去的3年上涨51%左右,在过去的6年上涨121%左右。如果从2006年开始算起,北京房价上涨389%,涨幅超过了中、美、日等主要经济体这12年的GDP和人均收入涨幅。

北京房价过高和上涨过快严重影响到了北京城市的健康发展和首都形象,以及其作为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和长期竞争力。中央政府通过各种高压调控政策使北京的房价在2017年1、2季度冲高后,从2017年3季度开始环比下跌。截止2018年第4季度,北京商品住房价格环比已连跌6个季度。过去一年北京住房销售价格环比下跌3.7%,同比下跌1.2%,这是自2013年第4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下跌。

虽然北京住房价格已经连续下跌6个季度,但价格仍然过高。如果想使北京房价降至与同等城市相比较为合适的水平,北京房价还需要下跌45%左右。

政府为抑制房价采取了限购和限贷政策。这些政策抑制了投资投机需求,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的事实是,这些需求仍然存在,限购和限贷政策最多可以将这些需求压制7年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无法解决市场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住房需求和住房供给之间的不平衡。

政府为抑制房价还采取了限价政策。这种政策在短期内人为地降低了住房的购买价格,但是造成了住房的租售价格比严重背离了常态,也严重地抑制了开发商的建房积极性,阻碍了未来住房供给的增加。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难以持续。

北京住房限购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投资投机需求,保护合理自住需求。但是限价使住房更加稀缺,使投资投机者的获利空间加大,造成“房荒”。投资投机者可以用高倍杠杆在“房荒”下轻松地高价拿到住房,合理自住需求者反而被边缘化。过去几年在北京购房的家庭中,有超过1/3的家庭是购买第2套或以上住房的家庭,这说明北京住房政策对投资投机需求的遏制效果十分有限。

北京住房“限贷”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护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需求。但是由于北京房价已经过高,“认房又认贷”的贷款政策严重地抑制了改善型合理自住需求,这与政策的初衷是相悖的,因为在北京购买首套房的人中80%以上是有住房的家庭,他们使用贷款的比例超过90%。这意味着“认房又认贷”的贷款政策几乎完全封锁了有房家庭的改善性住房需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