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与国外地铁的区别?
说几个感觉有意思的: 1,北京的安检是进屋里的(即除了大厅都有安检),而国外大多数都是只在出入口有安检,而且检查非常宽松。
2,北京所有的地铁站内都没有厕所,要上厕所必须到地面上去。这在很多一线城市也是绝无仅有的。比如深圳所有地下轨道交通线路的站内都设有过街通道和公厕。
3,北京没有实行乘车扫码、进站刷票,因此无法在手机客户端上查询实时列车到站信息,只能排队买票或者听广播,比较落后吧。不过这也方便了没有手机或者没有网的用户。
4,北京地铁票价是按照里程来计算的,起步价两元,每公里加价0.5元;伦敦地铁票价按照站点数量来计算,每站加价1.5便士。这样计算下来,北京地铁的价格就相当于打八折。也就是说坐得越远越便宜。另外,英国地铁早上06:30到9:30时间段内以及周末全天免费。
5,有人大谈特谈北京地铁的拥挤,但我看过的视频,多数情况下外国人也是挤得不行,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时段。所以这应该算是中规中矩吧。
以上。想到再更。
地铁列车的车辆装备配置,国外和国内是有区别的,这是与所在国情、路网状况、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后的配置,具体区别如下:
1、国外车辆的车门、车窗、空调、照明、通风、车体、屏蔽门、车辆牵引制动、辅助供电、通信信号等各系统设备的可靠性普遍高于国内车辆。国外一些国家,如日本,他们的车辆检修制度属于事后预防维修制度(如车辆部件到了使用寿命或者出现某些故障需要处理时,才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部件)。而国内车辆普遍采用状态维修与预防性计划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周期性计划维修是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的检修体制。因此国内车辆相关系统的设备可靠性指标要略低于其国外同类型系统指标。
2、国内车辆对空调的风量要求更大,而国外车辆对卫生指标例如噪声等方面的要求更加苛刻。由于国内地铁站内普遍未设中央空调且客流量普遍高于国外同类型线路,所以对列车空调的制冷量等要求更高。而国外受当地气候条件、节能政策等影响,对空调指标要求较低,例如日本车辆空调仅具备制热功能,车内噪声卫生指标要求却更严格。
3、国外车辆对于地震、火灾等的考虑更多。例如日本等国家处于频发地震带,所有车辆均要满足抗地震能力要求;车辆与站台间存在较大间隙或滑动门未实现全覆盖的线路,设有车门紧急开启装置防止意外时乘客落入轨行区;车内电气线路、开关、设备安装更注重防水、防火要求。
4、国外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对首尾车头设置驾驶室,能够实现正、反向行驶的功能,在首尾驾驶时均满足逃生的有关要求。
总而言之,北京地铁与国外地铁在车辆安全可靠性上各有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