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为什么短命?

祖兴康祖兴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太大了,我试着答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企业“短命”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根据2015年世界银行的数据,平均来说中国企业的寿命只有40年左右,而同期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则为67岁,日本企业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8岁(全生命周期)。 所以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的企业确实比较短命,但这只是平均值的情况,实际上有很多企业远远超过了平均值,比如阿里巴巴、华为等,都可以用“长寿”来形容了。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改为:为何有一些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死亡或者陷入困境?

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计划经济时代欠下的债;

第二点是政府对企业监管和干预的力度太大,导致企业缺乏活力;

第三点是中国企业缺资金,融资难。

关于第一个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直属的央企,这些企业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年代因为垄断地位而获得了超常的增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这些企业缺乏竞争意识,经营效率低下,再加上各种体制性弊端,导致它们在竞争中节节败退。

另外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中国很多企业并不是基于市场而是基于关系取得的市场份额,这种通过关系而非市场竞争获得收益的方式难以持续,当市场环境变化时,这些企业往往会首当其冲。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主要是针对民营企业说的。众所周知,民营经济在我国的比重非常大,但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监管和调控也比较多,尤其是近两年,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指导,这本身也是一种干预的表现。

我国司法体系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这也是对民营企业的另一种干预。当然,地方政府对于本地企业的照顾并不单纯体现在法律上,很多情况下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以及当地官员本地干部“官本位”思想作怪。

关于第三个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政府。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依然是以商业银行为主,而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中处于主导地位,但问题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本质上来说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它们更倾向于为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提供服务,而对于一些战略性产业虽然也提供支持,但往往是有偿的,而且利率相对较高,这对于本就现金流紧张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段苏阳段苏阳优质答主

我们经常用5+3+1/3来描述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这是由《世界企业家》杂志在2008年调查的包括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和中国在内的近1000家企业的样本中得出的结论。即欧美企业一般能活5代,日韩企业能活3代,而中国企业仅仅能活1/3代。

当然,这个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样本来源也主要是大型企业集团。而大多数创业企业,由于其规模较低、存在时间较短,未纳入样本中,故这组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周期。因此,不少学者基于不同样本、不同统计方法得出的数据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中小企业的生存时间较短是普遍共识。据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每年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登记企业达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66万户。截至2017年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9814.8万户,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企业实有2907.2万户,个体工商户6579.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8.2万户,分别增长11.1%、10.5%和2.2%。市场主体活跃度总体平稳。据部分省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统计,市场主体活跃度在70%左右。新企业的不断进入和旧企业的不断退出,是中国创业活动的基本特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