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企业有生产成本么?
首先明确一点,任何种植行业(包括蔬菜、水果、茶等经济作物)都是有成本的,而且这些成本大多都可以计算出来。 以柑橘为例,目前市场上的成品橘子价格基本上在2-3.5元/斤之间,而种植一亩橘子的成本大概在6000元左右,其中每亩地需要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就可以达到1700元左右;人工费用按照每年2000元计算;水电和其他开支1500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柑橘的种植成本至少在9200元以上。如果算上前期投入,那么成本就更高了。也就是说,卖一个4-5斤的橘子,基本上只赚了2-3元钱。
当然,这还只是种植成本,还没有计劳动和资本的报酬呢! 至于题主所提到的“由于采用机械化操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使得生产成本降低”的问题,应该说,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是要说“因为使用了机械化,所以降低了生产支出费”似乎有点不太成立。比如同样种植1亩的柑橘园,如果是使用人工进行采摘、分拣、包装的话,人力成本肯定要高一些,但是如果是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作业,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是从长远来看,人工费用的节省却是实实在在的。何况现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都在降价,后期装备一台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果园管理设备,资金上并不会增加太多。所以总体的生产成本反而是下降的。
农民在种植成本方面一直有抱怨,认为“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这是不是说明农民的利益有损害呢?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民的种植支出是不是成本。
成本是一种生产要素的支出,也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向其他方购买的生产要素的支出才是成本。有人把农闲时的劳动投入到农忙时使用当作成本,把前些年用的种子作为当年的生产成本,这些都是误解。农闲时的劳动投入到农忙时,是劳动时间的转移。如果农闲时无事做,那么农忙时就是补偿。如果农闲时干别的有意义的事,农民就会考虑农忙时的收入到底是干什么活挣得多。同样,今年的种子是前些年的收入,只有购买的种子才是今年的成本。
农民的各种支出是不是成本呢?农民的种子可能是自留的也可能是买的,如果是买的,就是成本。购买农药、化肥是成本。雇佣别人劳动,支付劳动报酬是成本。向机器所有者支付使用费是成本。使用自己家的牛和犁,就相当于别人使用别人的牛和犁向别人支付费用一样,并没有成本。农民自己生产粮食就没有这个成本。
农民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是自用的,农民就没有粮食的支出成本。农民将自己生产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卖,就相当于向别人购买了等量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卖。如果在市场上的价格低于自己自用的价格,那就是亏损了。农民在自用时的粮食是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