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天气还热吗?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民间有“秋后一伏”的说法。 立秋,通常处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是三伏中的末伏,暑气一时难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不像是南方如此高温潮湿,立秋时并没有出现盛夏的感受。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既然立了秋,天气也该开始转凉了吧! 其实不然,气象学表明,立秋以后仍有高温,有时甚至会出现比三伏天还热的天气。
1951年至2013年间,立秋当天出现了高温的概率是46.7%。其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高温的概率更大,达到60%~70%;而江南、华南地区出现高温的概率则较小,不足50%。 虽然立秋当天出现高温的概率比较大,但在整个立秋节气期间,出现高温的天数并不一定多。以郑州为例,平均每年立秋节气都会出现14天左右的高温,但最多年份竟然会出现21天!少则4~5天。可见,高温在立秋节气里的持续时间是很不统一的。
影响气温的因子很多,大气环流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随着秋季的来临,冷空气活动会逐渐增多,当冷暖空气在某一地区相遇并且冷空气势力较强的时候,就会降温降雨,从而改变该地区高温的现象。往往在经历了立秋节气里一段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后,气温会有一个突然下降的过程,常常会有“一夜入秋”的感觉。不过,这种降温并不是连续性的,可能是一个周末或者一个假期过后,人们出门时才发现“原来已经入秋了好久”。
立秋后如果持续高温天气,称为“秋老虎”,立秋时节由于南北地区纬度差异和地形影响,故秋老虎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略有不同,在华南到长江中下游气温最高,秋天也来得最晚,秋老虎一般要到9月-10月才结束。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相差很大,立秋以后,很多地方还处在炎热的三伏天当中,2019年三伏天从7月12日,到8月31日结束,也就是说三伏天还持续在立秋前后的半个月左右(2019年是加长版三伏),很多地方在立秋前后,还处于三伏天的末伏当中,天气还是比较炎热,而在伏天之后,还有15天的秋老虎时期,所以立秋以后天气还在持续高温期间,人们还有热的中暑,因此还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话。通常只有在到秋后15天的伏天之后,天气才能逐渐凉爽下来,因此人们常讲“热在三伏”和“秋后15天”的说法,也就是说即使到了立秋节气,如果处在三伏天期间,天气还很热,而只有过了15天的三伏天以后,天气才会开始逐渐凉爽的。如北方的西北、东北地区,以及南方的江南一带地区,立秋以后天气都是逐渐变凉或早晚凉爽,开始进入秋季。而炎热的我国南方的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纬度低,离赤道近,太阳直射角度大,且受地形影响较小,离大海较远,受不到海洋的调节气候的影响,所以这些地方还很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