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大商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中国一共出现了 4 大商行—— 钱庄、票号、银行、保险公司。 在明代中后期,中国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白银。白银的流通带来了对货币兑换的需求。于是人们用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作为担保,在银铺里进行抵押融通,银铺由此诞生,俗称“银号”或“银庄”。
清末民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进步,民族资本开始成长。1905 年清政府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鼓励商办企业。一大批民族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实力最强的有张嘉璈的浙江兴业银行、李馥荪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百经的新加坡华侨银行以及周作民的民生银行。这四家银行也被称为中国的 “四大银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时不发行法币,各地实行白银储备制度。许多地方银号纷纷改称商行,以经营贸易的形式来套取白银,进而换取外汇。抗战胜利后,这些商行大部分都改制为商业银行。
新中国成立后,对私营金融业进行了赎买改造。1951年底,全国共有2438家私营金融机构。1953年,对这些金融机构实行了统一编号命名,凡未经国家核准者一律吊销营业执照。 当时被称作“四大银行”的民营银行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放开金融领域。1979年恢复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随后,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先后问世。
时至今日,经过多次兼并重组,国有五大行、股份制大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遍布全国。然而,“四大商行”的名号却已无人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