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有什么旅游景点?
1.黄帝遗鼎 黄河故道,即古濮水中游一带,相传为轩辕黄帝铸鼎之处。濮阳境内有“三鼎”和大量与黄帝有关的遗迹、遗物。“三鼎”之一即濮阳戚城公园中的“铸鼎亭”内所陈之鼎。此鼎系1929年出土于濮阳市华龙区戚城村南的黄河故堤上(今戚城公园)。当时出土3个铜鼎,其中1个头足残缺,后流散不知所终。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的“二鼎”为1975年濮阳张相公桥东约百米处古黄河故堤下出土,一为残耳足;另一为折耳残足。此二者虽已残破不全,但造型仍可辨出是尊鼎,且鼎腹均有铭文。根据鼎内的铭文推测这三座铜鼎是同一时期铸造的。据研究,这些铜鼎的时代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前后。关于这方鼎的来历,当地民间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地铸鼎祈雨,并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为此,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濮州知州王廷赞将这三樽铜鼎移置城内戚城南门里戚氏祠中。后又移至城隍庙。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濮阳抗日政府将它们移置于戚城东门外,辟为“铸鼎亭”作纪念。建国后,1958年将铸鼎亭拆毁,铜鼎移入戚城公园展出。
2.孙膑墓及纪念馆 在市区东北6公里孙庄北的孙寨南街。据传此地为战国时齐国大将军田忌的庄园所在地。孙膑原籍阿邑(今河南阳武县东南)人,因受同窗友人庞涓的陷害被施以膑刑(断去膝盖骨)而流放到此地。卒于魏惠王二十年(前341),葬于此处。1970年建濮阳化肥厂时,孙膑墓曾被挖开,出土石碑一通,上有“齐孙子墓”四字,并有铭文记载其被禁之地及卒年和年代等。1979年在墓冢东侧建砖砌墓门、墓室各一处,墓前立“孙膑墓遗址”石刻匾额一块。墓室内有仿汉代石棺木椁陈列,两旁有孙膑生平事迹展览。墓前有一通明代万历年间的《孙武子遗笔》石刻碑记。墓西南侧有孙膑纪念馆,1996年建成开放。馆内陈列着历史资料和各种文物百余件,其中有明、清以来有关孙膑的历史资料和著名文人骚客的摩崖题词石刻。馆前有高大的孙膑塑像一座,西邻有孙膑中学和小学。孙膑纪念馆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昆吾园 在市区西南15公里的古城寨村西。春秋时期卫国的都城帝丘,就在濮阳城内。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初卫君亡居此,筑城居住,故名“新城"。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在此设临白县,治所在今濮阳县柳屯乡古城寨西北隅。西魏恭帝二年 (555年)废,置昆吾县,隋大业年间改为濮阳县至今。唐开元十一年 (723年)在此设澶州治所为防契丹南下,宋宣和五年(1123年)撤澶州,迁州治于澶渊(今河南濮阳县南)而得名“澶渊"(见澶渊之盟)。金大安元年(1209年)又废濮阳县,移治郭庄,这里就成了无县。元大德四年(1300年)复置濮阳县。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在此建城楼,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重修,并筑环城墙。清乾隆十五年间(1750年)修葺一新。现存城基和部分东西南北4门的城楼基址,以及北门内外两通明代的石碑和数通清代的碑刻。南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碑,东为《重修南薰门记》,西为《创建南薰门楼记》。南城墙上保存着3个垛口和3个炮眼;东西墙各有4个垛口和4个炮眼,每面城墙的中间部位,都有马道可以登上城墙。该处地势险要,风景优美,1986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柳林屯遗址 在市区东北部柳林村内。1958年春因建化肥厂被部分损坏。柳林村又名柳林屯。旧《濮阳县志》载:"柳林者,汉柳布故里也……按:柳布为布衣孝子,其故里应在柳林附近。此村当为后人所居。”柳林村北的柳林渠内,曾发现东汉时期的遗物和墓葬。从柳林村东南角往东10余米处,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土沟,当地群众称为“河沟”或“车辙壕”,长约180米,宽约8米,深约4~5米。经钻探证实系古代人工挖掘的排水沟道。
5.范蠡湖公园 在市区东部范蠡中路南侧人民公园院内。建于1958年。原有树木花草数百种,各种动物近百只。1997年重新规划建设,占地近3万平方米。园内设有动物园、儿童乐园、垂钓园等景点。动物园内有狮、虎、豹、狼等猛兽,大象、斑马、羚羊、骆驼等各种珍禽异兽100多种。同时建有孔雀园、百鸟园、鹦鹉馆等。儿童乐园内有小火车、碰碰车、蹦蹦床、转椅等游乐项目。园内种植各类花卉数十种。整个公园花木繁盛,绿草如茵。是我市主要的旅游观光场所之一。 6.黄淮海革命烈士陵园 黄淮海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市区东北2公里处。1979年兴建,1984年落成。占地面积36.16亩。由陵园区、广场区、主峰区和烈士塔四部分组成。陵园大门两侧各有一对青石雕刻的大型石狮,门外各有一对铁铸的华表。进入大门是一座高4米的圆形花岗岩牌坊。正前方是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呈半圆形,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门前两侧各有一个花圃。纪念堂内安葬着在黄淮海战场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37名革命烈士,陈列着100多幅烈士的事迹照片和遗物,还记载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壮烈情怀。
7.仓颉陵 在台前县城南35公里的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