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怎么拜太岁?
“犯太岁”这件事,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民俗传说”了。 所谓“犯太岁”,简单来说就是八字流年或大运与流年所遇到的太岁神相冲、相害或者相斗了。 太岁的来源大致有这么几种说法:
1、岁星说——木星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约为十二年,故而古人将“木星纪年法”与“十二生肖”相结合,每十二年为一岁星周。木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它在黄道上的位置是有变化的,因此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它都可能是“岁星”。为了区分这个“每年都在变的岁星”和“固定的北斗七星”以及“固定的北极星”等等,人们把能够确定位置的星星都叫定了“名字”。而没定位的星星,就用“天干地支”来为它标记位置,这样就能知道每一天每一时辰都有哪颗星星当值。于是就有了“甲子”、“乙丑”……一直到“癸亥”的名称。因为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的组合,所以这种排列方式被称为“旬首”。而这个每周的新组合中就有“一个甲子”或“六个戊子”,也就是六十年为一个循环。而每个循环的第一年和最后一年都是“庚子”,这正好与“十干配五行”中的“金”和“水”对应,所以有了“鼠年”和“牛年”,如此这般循环往复。
2、星辰说——“太岁”原指年神,是掌管一年的神。根据道家的推算方法,每年由一位天神担任值年君主,主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称之为“值年星君”。而当年在黄道带上的十六个星座,就被分别用“甲子”、“乙丑”……直到“壬戌”标注出来了,这十六个字,恰好每一个字对应了一年中的一个星座。
3、地支说——现代认为“太岁”来源于古老的天文观测所发现的“流星群”。而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且进行了记录,他们把天空中能看到的星体分为“恒星”和“行星”两大类。其中的“行 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太阳系”,它共有八颗行星。除了我们熟知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外还有两颗肉眼难以看见的“冥王星”和“彗星”。而在所有的行星中只有“木星”和“土星”有卫星。由于木星和土星都有许多天然卫星,且形状皆如圆形(后来被发现并非绝对圆形的“天体”很多),所以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把这两颗行星及其所有天然卫星合称为“众星之主(Pater Saturni)”。随着人们对这颗“星”的认识越来越多,它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