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是什么生肖?
“青”字上面是一个“晴”,下面是个“空”,整个字的意思就是天(晴)了,空了。 那么,天气晴朗的时候什么样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升起以后人们开始劳作,傍晚太阳落山了人们就休息。也就是说,在白天(晴天),人们要在“上”“下”两个时间阶段里干活儿或者活动,中间的一段(上午9点到下午3点)时间是空的、闲着没事儿干。
于是我们有了成语“夜以继日”和谚语“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然后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能代表“起早”呢?那就是鸡了,天还不亮它就打鸣叫大家起床干活了。而且,鸟都在早上赶着去觅食,所以有了“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而“晚睡”的自然是猪了。 这么一来,问题就解决了——“睛”就是生肖鸡。
其实,这是一则篡改的歇后语。原话是:井里捞鲶鱼——难缠。大家都知道,牛吃了鱼会拉水泡屎。所以人们常常用此把话借开去调侃属牛的朋友:有难事找他们去。久而久之,就有了“有难事,找老牛”。那么“有难事,找老睛”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是因为人们对谚语不注意,把“牛”听成了“睛”。而事实上,的确有“睛”这种生物的。《康熙字典》和《说文》都对此字有着详细解释:“睛,鱼名。《说文》:音琼,出东越水滩,大腹鱼也。”
原来,“睛”是一种鱼,多生长于江河的浅水滩,最著名产地是南京一带。《江宁府志》中也有记载:“睛鱼色黑,身短而厚,腹大,产于江边浅滩。”从这些记载我们也可以知道,睛鱼的确是和鲶鱼差不多的鱼种。
所以,“有难事,找老睛”的说法应该是“有难事,找老牛”的谐音转述,两者并不冲突。但是,问题又来了。既然“牛”字读作“睛”音,那么二者可以互换,那么十二生肖里就变成有两个“牛”了。但是,自古以来,十二生肖都是固定的,因此“睛”一定不是“牛”。
实际上,“睛”在古代也属于十二生肖,是十二辰里“午时”对应的生肖。但是历朝历代都不把它列入十二生肖之列,所以人们都渐渐不知“午”对应的究竟是什么动物了。《康熙字典》里对此也有解释“又与虫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虫、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属,并与虫同,虫当从虫。”《说文解字》里也是这么说的:“又,属也,于十有二辰、午曰虫。”
因此,“午虫”就是“午虫”。古人把它读作“午睛”而不必“午牛”。之所以后来渐渐没有人说是“午虫”了,是因为“睛”在古代属于生僻字,人们都慢慢忘了这种生物了。而我们最熟悉的“牛”字,又能作为代替。因此就默认了“午牛”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