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汉字五行属什么?
五行的概念来自《尚书·洪范》,原文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并没有说哪行属谁,只是介绍了它们的顺序。 东汉大儒郑玄为《尚书·洪范》作注时首次将五行与五色、五味、五声相联系解释,从此风行天下。他说的五行指的是:“木日曲直,金日从革,水火者,其形一也。土爰稼穑,谓四时成物,五行之气也。然其色各有所称。木曰青,火曰赤,土曰黄,金曰白,水曰黑。此五行之正色也。” 此后,人们对五行的认识不断发展丰富。西晋皇甫谧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提出“土居中央,而左右上下,各有一行。故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这显然受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影响。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五行相生”的说法,他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相生而土不生,此阴阳相生之法。”同时,他还指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阴阳相克之道。” 明代贤德夫人程颐撰《易传》以卦爻象数阐发《易经》奥义,她认为天地间只有五种基本的物质形态——“天之为道乎?刚健中正纯粹精。地之为器耶?包容生长敷育万有。刚健乎?木火金水土。中正耶?乾坤艮巽震兑坎离。纯粹耶?阴阳不杂。精耶?至微至妙。”——从而把《周易》的五行说具体化了。 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五行说法最早见于清人徐道升所著《周易新遗》,该书集明清易学之大成,对后世影响极大。书中这样定义五行——“木,东方也,太阳之精,温暖生长。火,南方也,红色光明。土,中央也,阴阳交泰,万物生长。金,西方也,白色清凉。水,北方也,黑色寒冷。五行所以配五常,日月所以行八卦。”
还有人在清代王锡麒所著《尚书古文释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五行生成相克的理论——他以“土居中央,行其道而成周遍运行;如人之有肠胃,万物生于东方,盛于南方,衰于西方,葬于北方,复归于东方。木火金水,四行以序次而分;土居中央,被四行环拱。左旋右转,逐位推迁,此干支循环相生之理也。”“凡物之生,莫不归本于土。士行其运,而金生水,水生木矣……木自土出,而火炎上,则木受炎蒸而枯槁矣……土居中央,受四行而归木,木郁而化火,则土得火而润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