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属于什么五行什么?
中医理论中,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的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系统; 大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解释: 人体是自然界的一个小阴阳五行系统,中医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指导人体的活动,根据人体的特性顺应自然界的规律进行养生和治病。
人体这个系统可以分成五个部分(五脏),每一部分都有其相对应的官能,即脾主运化、肺主气、肾主水、肝主疏泄、心主神明。这就像大自然中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体现一样。所以,在论病的时候往往分五脏而治之。
同时,中医还认识到自然界是有其生克制化的规律的,这就是阴阳五行中的“生克制化”。比如春天属木,万物萌芽生长,具有生发之气,这个时候气候由寒转暖,如果冬天储存的能量少或者体质虚弱就不能适应春生的特点,出现生病的迹象;而秋天属金,万物成熟,天气渐冷,此时如果不加注意保养,让肺气清肃,就会引起疾病发生。 所以,运用阴阳五行来论病是非常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合乎人体本身的特性的。
五气所成,各具特点
《黄帝内经》中,将医院定义为不祥之土,是生老病死、五行杂乱之地,五行属土。在古代中国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中,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并称之为“五行”。同时这五者又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因而不断运动变化。在与人体对应的五行中,五脏与五行相配是固定的:肝属木,脾属土,心属火,肾属水,肺属金。
《黄帝内经》中也对医院描述为:“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七者过极而病生;寒暑燥湿风,五气所成也。”因此当五脏之气太过或不足,导致内脏之间平衡失调时,人就有生病的可能,这时患者就希望尽快赶到医院去治病。但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医院被定义为五行属土的“不祥之土”,因此患者在治病过程中,还要受到“五气”的影响。
患者在走进医院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与五行相接触的过程。首先,站在医院门口,一般左边是内科,以五行属木;右边是外科、五官科,与五行之金的关系密切;正中向上是心血管、神经科等,属火;正中向下是消化科等,属土;后面是泌尿科等,属水。不管患者朝向哪里的科室看病,都受到了五行的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