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行属什么含义?

谭明干谭明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人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而每一种元素又具有两种特性,即“阴阳”。比如“金”有“温良”与“肃杀”;“木”有“生长”与“条达”等等。所以,“五行”也称为“五行属性”。

“五形”还分“阴阳”:阳为表面现象,阴为内在性质。 由此衍生,万事万物皆具“阴阳”两面。 后世又把“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解释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现象以及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

由于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文字体系,比较符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于是古人就依据“阴阳五行说”来给汉字定性。 比如由“一竖”和“一横”组成的字大多属木,因为木的形态都是一棵树的样子。如“音(木)”“干(木)”等。

以“日”或“月”做偏旁的字多属金,因为金黄的颜色就和金属的光泽一样。如“晴(日)”、“昭(日)”、“朔(月)”、“坤(月)”等。 还有根据字的字形结构进行认定的。比如从“口”的字多数属土,因为“土”好像在“口”中一样。如“吃(口)”、“吐(口)”、“听(口)”、“唱(口)”等。

当然这种方式比较主观,随着历史的发展,新字添加,一些字可能不符合“五行对应”的规律了。于是就通过更改部首的方式让其归位。例如“星”本属金,因“金”有“肃杀”之性,“星”又被赋予了“寒冷”的含义,属于水,故增加“夕”,变成“星星”。 还有一些字,目前无法准确判断它应该属什么,就被搁置一旁了。如“燕”字,古时属火,因为“燕”象飞行的燕子,可“火”有“炎上”的性质,于是“燕”被赋予了“迁徙”的含义。后来“燕”加“草”,变成了“燕麦”。“麦”有“芒”,属金,那么“燕麦”也被划归到金行列里了。可是“燕”本身的火属性却消失了。

苑南盛苑南盛优质答主

金文字形以一只手把一种农具“戈”形(象形字,与“戩”不同)插入地里,表示耕种。本义为耕耘。后引申为种植庄稼的土地;又本义为耕种而产生,繁衍,生长。

“土”字是“吐”的本字。本义亦为土地。土石,是构成大地万物的基本物质,也借指赖以生存的处所,乡土,故土。引申为安土重迁,埋葬。

“土”字,作为构成汉字的部件,大都与大地,土地及土地上生长的万物(如植物,动物等)有关。

如:在“牛”、“玉”等字中,指这些物产于大地之上;在“坏”、“崩”等字中,指土石易塌落崩裂;在“垚”,“垚垚”,“垚”,“垐”等字中,引申为大地之广阔坚实和无比厚重;在“疆”,“疆”等字中,指用戈划分,治理,守卫疆土;在“块”、“坨”、“坷”、“坷”、“坷”等字中,指土地结块或坚硬不平(坷垃);在“圭臬”二字中,“土”分别作为“规”和“亦”两字的省形,指“圭”为正方圆的规矩,“臬”为量度物体高低和坡长的规矩。

“土”字,作为五材之一,也具有属性和德性的含义,即“稼穑”和“从革”。稼穑,古称种植庄稼为稼,收割庄稼为穑,是农业生产劳动的总称。引申为“稼”,草木果实成熟(土能生五谷)。“穑”,同“啬”,指节俭(土性安静寡欲)。从革,指从其变更,引申为服从。“稼穑”和“从革”是土德之义,有政事应象大地一样能养育各种植物一样,善于养育人民,且宽厚和平,使民众安居乐业。

“土”作为五方之中央。引申为四方之土皆归中央,即天下归一人。古代中央朝廷皆设在都城的中心,因此,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专制社会,平民百姓不得擅自使用象征中央之德的“土”字(比如不得在民宅正房建明堂),否则即犯帝王专有之法,是要杀头的。在旧时,平民百姓往往用“土地”和“屯”,以及“土”的同义字“土”、“土”、“土”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