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港概念机会多?
自由港的概念,最早在1974年由日本经济学家人土提出。当时,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专栏文章-《真正的亚洲世纪即将来临》。 文章认为,亚洲地区将兴起一个“非国家的经济”,即没有国界的“自由港”,而第一个这样的自由港就会出现在日本。因为日本有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靠近太平洋和东海)、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充足的外汇储备。这个观点迅速得到其他经济学家乃至政府的认可。
后来,这一概念被写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文章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亚洲的出口导向型战略获得蓬勃发展,同时,一些国家开始探索与实行自由港政策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如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等。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中的海关监管体制面临挑战。为了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设立自由贸易港。
目前世界上约有100多个自由港,全球90%以上的外贸货物经过这些港口。我国现有6个国家级保税港区,还有若干地方在争建保税港区。 目前来看,建立自贸区和建设保税港区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具有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的作用。二者区别在于,保税港区是沿海港口装卸场站功能的延伸,而自贸区是在国门口岸设立的自由贸易区。简言之,保税港区是海外通道上的节点,而自贸区则是大门外的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