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五行属什么?
从字面上理解,“螺”就是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中的腹足纲(有贝壳的兽)中,以“田”为象征符号的一部分动物;而“钿”就是钱。所以“螺钿”就是像钱一样的软体动物。 那什么是像钱一样的呢? 这里就要提到“贝币”了。在夏商周时代,人们将天然的海螺轻轻打磨抛光,然后将其浸泡在酸性溶液里,使之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氧化铁膜,这样海生的螺就变成了贝币——最早的货币。这种贝币看起来就像今天的硬币和纸币一样,因此被称之为“母币”。用母币再雕刻成形状更为规整的圆形方孔钱,这就是后世所谓的“铜钱”。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螺钿”就是用这种像铜钱的贝壳装饰品。 由于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因此人们对土地特别重视。据说在商代后期就有人使用“土法炼铜”——即烧结含铜量50%以上的赤铁矿粉末,冷却后获取单质铜。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到了西汉时期,发明了“洪炉蒸铜”的方法,即利用高温使矿物中的铜挥发,然后在水中冷凝,从而得到纯铜。
汉代以后,人们逐渐改蒸青铜为冶炼黄铜。不过即使有了冶铜技术,铜材还是相对比较贵重的材料。因此人们就想出将铜和锡混合在一起铸造的钱币。但是这种方法带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二者比例合适。稍微放多了锡就会使钱币变得柔软,容易磨损,也影响美观;如果少了锡就容易发生氧化,使得钱币失去光泽。古人经过多次试验,最后找到合适的配比,形成了“青铜合金”——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铜锌合金”。用青铜合金做成的圆形方孔钱就是“古钱”。
而“螺钿”这种像铜钱的贝壳装饰品就是以这样的铜锌合金制成的。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古代的制币材料由天然转化为人工合成,并不断改进提高。而“螺钿”则是人工合成材料向自然界的回归。是一种非常高级别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