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本原问题的认识。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来说明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其基本精神是朴素的唯物论。五行的名称来源于对自然界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属性和相互关系的概括。五行之说首见于《尚书·洪范》。后来春秋时代一些哲学家又对五行与宇宙万物的类别、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从此,五行学说作为东方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范畴,逐步渗透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各门学问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被看作构成宇宙万物的五个基本元素,称“五行”。并认为宇宙万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统一秩序和规律,即是五者互相滋生(相生)、互相制约(相克)的运动变化。
五行归类:五体属木,六腑属火,五脏属土,五气属金,五味属水。
五行与人的五官等:目(五官)通于肝,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筋。肺(五脏)通于鼻,开窍于鼻,主气,精气内藏于肺;脾(五脏)通于口,开窍于口,主肌肉,精华内藏于脾;心(五脏)通于舌,开窍于舌,主血脉,精(血)液内藏于心;肾(五脏)通于耳,开窍于耳,精液内藏于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五行与自然:春(季节)应于肝,其气温,其风散而臊,其色青苍,其液为泪(泪、汗、涎、涕、唾),其臭朽;午(季节)应于中焦,其气温热,其风烈而腥,其色红黄,其汗为液(唾、泪、汗、涎、涕),其臭焦香;秋(季节)应于肺,其气凉,其风清而腥焦,其色白,其液为涕,其臭腥;冬(季节)应于肾,其气温寒,其风浊而咸腥,其色黑,其液为唾,其臭腐。
五行与颜色:青色(包括青、黑色)应于肝,其味酸,其气臊腥,其象为毛禽,其病惊恐,其音角,其数为八;赤色应于心,其味苦,其气腥香,其象为羽,其病湿热,其音徵,其数为七;黄色应于脾,其味甘,其气焦香,其象为人,其病忧思,其音宫,其数为五;白色应于肺,其味辛,其气朽香,其象为毛狸,其病忧恚,其音商,其数为九;黑色应于肾,其味咸,其气腥腐,其象为水鱼类,其病寒痹,其音羽,其数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