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为什么五行属火?
首先说明,五行学说作为古代哲学的一部分,它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是古代先人通过观物取象的方式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总结;其次再来说为什么化妆属火。 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把世界万物分别归属到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当中,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它除了是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描述外,也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古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相互影响的,例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不仅是解释了自然界的循环状态,也赋予了它们以形象的意义——水的滋润,使得树木得以生长,而树木的生长过程就是生火的过程,火的大众使用又使人需补益土壤中的土,而土壤中的黄金却是遏制火的最好物质(金属性),而黄金本身又具备水的性质。所以五行学说是相当辩证的一门学科。
那么回到正题来谈为什么要将化妆归于“火”这一元素下面呢?这就要谈到古人对五行的另外一项判断了——“司相”,也就是现代科学中所讲的“对应关系”。
在阴阳五行中,一般会把天干和地支分别归为阴阳两类,每个干支各含阳干和阴干各一个。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同时,天干与五行也是相对应的:甲乙属木,丙戊属火,庚壬属金,乙丁属土,己辛属金。
而在中医里,五色五味相应于五行,又有“火见其色红,火见其形尖,火见其性热,火见其人动,火见其事急”的说法。而在《黄帝内经》里也有提到:“心者,五脏之一也,其色赤,其形似倒锥,其性为热…” 在这里,“色”和“形”属于有形的物质基础,而“性”和“人”则属于人的主观感受,“事”则是具体的事物(当然这也包含了中医学中对于疾病诊断的望闻问切四种方法)。也就是说,虽然五行是有形世界的五种物质,但是它们的变化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描述和测量的,也是能被感知和被认知的。
因此古人把五行与五季、五味、五色、五官等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体系。而在这套体系里,火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代表的是一种活跃而有力的能量形式。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恰如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热血青春”“热血男儿”“火热的心”等等词语,它们都暗示了火这一元素积极的一面。 而化妆之所以属于火,是因为它的存在状态是一种“气态”的存在。我们知道,气体是没有色的,也不可能有形的,但它却是最灵活最自如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像火焰一样可以随风飘荡,又能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每一个角落。就像我们使用的电熨斗里的高温电流可以将衣服烫平,它的原理就是利用了“高温火炉”这个火的形式去达到“熨平衣裳”这个目的。
一、古代中医美容的五行理论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人的生命运动过程,是一个系统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心主血脉、开窍于舌”、“肝主筋、开窍于目”、“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肾主骨、开窍于耳及二阴”,五脏所主、所开属象人体运动、感觉器官的各个部分;而“心”所主血脉供应着全身器官以营养,所以称其为“心主身之血脉”,是人的生命之主宰。所以,五行理论把五脏与面、发、四肢、毛发等人体表征和生理运动变化,纳入“内脏一体”系统观点来研究美容。
在美容治疗上,“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兼治”是中医美容的治疗法则,其理论依据即来自“一脏不治,五脏可寻根”、“外病不治、五体可引”等整体观念。中医美容将人的美概括为“形”(形体外貌)、“色”(肤色、色泽)、“态”(仪态、风度)三个方面,通过内调外治的方法,调和阴阳、疏通气血、调畅营卫、调理五脏功能,使人体阴阳协调、形色妍美、容态优雅,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
中医美容在诊断上,同样采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遵循五行生克规律和“症从象取、病从机著”的辨症思维方式,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等推理思维方法,全面地、动态地、具体地做出诊断。由此可见,中医治疗痤疮等损美性疾病,不单纯着眼治疗发生病变的局部,而是以人体是一个功能整体的观点进行治疗和预防,着重改善和调整机体整体功能,以达治病健身的目的。
二、五行养生美容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这种说法自古有之,如《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形成及相互关系。中医将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特性来归类人体的五脏及其他所有事物,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以及五脏与形体各部的影响关系,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生克,即相生和相胜(相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的有序推动和约束抑制的关系,前者为相生,后者为相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同时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制约循环,五行生克具有制约循环的运动规律。按相生次序,子行制约着母行的过度亢盛;按相克次序,克行制约着被克行的过度亢盛。“有生化则有制约,有制约则有生化”,是五行运动的恒常之理(见图示)。
五行相生相克
相乘、相侮。相乘是相克太过,即相克一方比正常情况太过亢盛,克制另一方太过,使另一方的功能过于衰弱,破坏了五行的正常运动。相侮又称反克,是一方过于亢盛,向外“报复”反克自己本应被克制的一方,使五行运动失去正常秩序。
五行生克制约循环运动规律及相乘、相侮关系
五行与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转化,既体现了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也体现了五行生克制约循环规律。如冬季严寒,冰冻大地,生机深闭于地下,土的繁育因严冬而受制约;春季大地回温、万物生长,木气兴起而致土育生机;木行生长繁盛,火热随之发生和增强,火盛则能温土、化土。
五行与人体
中医学把人体的五脏在中医整体观点的指导下,运用五行的特性推演、归类、归纳,分配、配属到人体各脏腑器官组织,并以五行生克制约循环规律阐释五脏之间有序的动力平衡运动,从而使各脏腑器官组织在生理上相互推动和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制约和抑制。
脏器与五官、身形、五方、五气、五志等的五行属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