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为什么要养狼?
首先,这个问题有点冤,说养狼是不合适的,应该是引进外协会选手来打乒超联赛。 为什么要引进外协会选手呢? 因为中国乒乓球在技战术方面已经没什么秘密了 不说别的,就现在国家队主力阵容里,樊振东、林高远、梁靖崑和王楚钦四个运动员,清一色都是省队教练一手带出来的徒弟,用一句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从小打遍天下无敌手,没点实战经验。
你看看许昕和马龙,以前面对国外选手输得多惨呀,可是现在面对年轻小将,照样输球,你说他们是心态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我觉得是经验问题,你没有经历过被人虐菜的感觉,不知道那种从心里发虚是什么滋味,你只有被虐的份儿。 这就是长期在一个水平线上运行导致的问题,你要想在技战术上再上一个台阶,那就必须引进高水平的外协会选手来跟你练习,增加你的实战经验,这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算你能练到加特克水平,你遇到张本智和还是会输了算。
其次,引进外协会选手还可以丰富竞赛规则,现在的乒超是个什么样子呢,一支队伍9个人(包括替补),每人打20多场比赛,一场比赛60分钟,这样一轮下来,1080分钟(6个时),按每3天一轮来计算,一个球员一年最多只能参加54次比赛(不考虑伤病等情况),而外国运动员往往一场比赛就打几个小时,一场不落的打满全年,这样的比赛强度会让你的技战术水平迅速提高。 你看看王楚钦,今年打得几场外战?他哪里来的实战经验? 所以啊,引进外协会选手一来可以培养青年才俊,二来可以让老队员保持状态和不老的秘诀——不停的参赛,有比赛就有钱赚,何乐不为。
养狼顾名思义就是放养的意思,狼的本性就是凶残和狡诈,所以养狼就是指一种有规律有目的的放养对手,让对手逐渐适应打你(这里用你指代养狼的一方),一旦打顺了,就会找到节奏,就越打越好,就会把你吃掉。养狼的出现和我国乒乓人才的缺乏有关,为了保证队员在大赛和重要比赛时有好的状态,就需要不断的让对手打一些热身赛,同时将自身的战术意图和技战术特点展现给对手,让对手形成自己的应战模式,降低对手获胜概率,但是养狼并非只是我们这样做,所有的乒乓强队也会对其他队的重点队员养狼,养狼并不是为了让你赢,而是为了让你输的更多。
从目前的现状看养狼其实已经用的越来越少了。国乒在伦敦奥运周期前后处于新老交替的断层期,自身人才储备确实出现了枯竭,所以为了在大赛中保证主力队员的体能,提升主力队员的大赛赢球率,才会出现让主力队员的陪练将主力队员自身的特点和技战术打法有规律的与对手打一系列热身赛,从而找到自己在与主力队员相抗衡时的节奏,一旦节奏找对了,自己怎么打都是对的,一旦找到了这种感觉,就会越打越好,就会形成一种打老虎的心态。一旦对手和主力队员开始正式对局,养狼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这种现象在伦敦奥林匹克周期比较普遍,到了里约周期开始逐渐减少,原因有两点,第一国乒人才储备已经进入更新期,后备人才充足,第二其他国家的乒乓选手也逐渐认识到这个现象,开始主动要求和主力队员练球,而且会要求自己教练和主力队员的教练进行对抗的复盘,这种反复的对抗和总结,让养狼变得困难增加,到了东京周期,养狼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2021年休斯顿世锦赛中,由于王楚钦是身兼三项,所以樊振东在单打中开始和王楚钦练球,樊振东是世界第一,王楚钦世界前四,樊振东是男单卫冕冠军,王楚钦在19年布达佩斯世锦赛获得男双冠军和混双冠军,两人的综合实力太强了,樊振东和王楚钦进行热身的对手基本上都被打了稀里哗啦(这里用被打了稀里哗啦来指代对手大比分负于樊振东和王楚钦),这样对手就和养狼选手打热身赛一样,一旦打顺了,他们就是越打越好,而且越打越有自信,而且这种打主力队员的感觉很好,一旦开始打其他项目的选手,这种优势就比较明显,所以这些和樊振东王楚钦打热身赛的选手就被称作是被樊振东王楚钦养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