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打得过拳击么?
现在的新拳套是分指绷带手套,不是以前传统拳击的棉纱手套了,现在的拳击技术也发展很快。 但是传统武术是有优势的 首先在体能上,传统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三合,发力的时候腿和腰要拧着劲,这样发出来的力是整力量的输出而不是局部爆发力,这样的力量对于持久战的耐力有优势。
其次是抗击打能力,这个不用说了吧,要没点抗击打能力的拳手早被打死了。。。 最后是技巧,传统武术讲究四两拨千斤,用巧劲来击败对手。如果双方技术水平差距不太大,而传统武术又能够发挥优势的话,使用技巧战胜拳击手并非难事。
当然这些条件都得建立在双方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上,要是拳击手水平比你高一个档次那就没戏了。 我这里说的传统武术是传统的中国传统武术,不是现代搏击。现代搏击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融合了摔跤、泰拳、空手道等很多技战术,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最科学的体育竞技项目之一。但传统武术毕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应该好好传承下去。
其实两种拳术的诞生背景,就是截然不同的。
拳击在古希腊奥运会时代就出现了,而中国拳术在古代主要是用于军队中的搏击训练,而不是体育竞赛。拳击在古希腊诞生之时,就定位为体育运动,运动员之间你一拳我一拳的打着玩,一旦被击倒就算胜利,这本没什么可说的。
但麻烦的是拳击比赛很残酷,发展到古罗马时代,拳击就变得相当血腥,拳手之间必须分出死活。这种古罗马式的拳击,一直发展到18世纪的英国,英国人将这种拳击比赛称“角斗”。17世纪开始拳击比赛在富人家的客厅里盛行,下层人士瞧见了,觉得这拳击比赛真好玩,干脆我们也玩起拳击,反正我们穷人就是打死了,也没人管,这就造成了街头凶杀事件频发。
直到1743年,拳击手詹姆斯·菲利普斯把对手击毙在了擂台上,英国人意识到再这样玩下去恐怕要死光了。随后在18世纪后期,英国人对拳击运动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制定了规则,同时禁止拳手用泥瓦、碎玻璃、铁丝缠手,这下拳击比赛的死亡率就大大降低了,拳击运动开始复兴了起来。
1866年英国人制定了《马尔科姆规则》,1867年英国人又制定了《昆斯伯里规则》,就是现在拳击比赛的总规则,比如3分钟一轮、中间1分钟休息、必须戴手套、禁止击打后脑和下体、倒地10秒不起来就输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规定的。
中国武术在古代主要是用于军队中的搏击训练,比如北魏就有过军中演练拳法的记录。隋唐时国家经常要组织“压脚棒”、“拔头刀”、“相扑”等的武术项目来考核士兵。19世纪初《火云洞》戏文中的“少林三十六艺”中就有“拳勇、棍勇、枪剑、虎撑弩”等武术搏击类。中国武术也分南北派,武当派、少林派历来是最出名的。在古代练少林拳的大多为军人、行侠仗义之人,练武当拳的多为道士、文人。
拳击和中国武术的搏击,就是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西方人玩体育,而中国人玩战斗。拳击在19世纪就确定了必须直拳、摆拳击打对手头部,并且后脑不能击打的原则,后脑不能击打,是因为拳手戴上手套后,击打其他部位会显得很吃亏。而中国古代武学讲究“上打七寸,下打丹田”,七寸就是人的上臂与下臂连接处、腋下、裆部、颈后等软肋,而丹田就是人的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