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统计gdp?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所有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而税收是一个财政概念,它是以法律为依据,是政府由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不同行为(生产、经营、投资、贷款等)而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该项行为征收的货币数量。从概念上说,一个地方的GDP总量增加,相应的地方税收入也应该增加了;不过,二者之间的增量关系并不确定,因为GDP和税收的计算方法都涉及成本问题,如果计算成本时的价格水平不同,二者的增额也不相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情况下GDP与税收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GDP是多少,相应的税收也就是多少。但是存在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着必然如此。比如在一个经济体内部分割成若干个地区以后,就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某个地区的GDP增长,但税收不一定增长,甚至可能下降。这是因为GDP属于该地区居民创造的,而税收是属于政府的,当政府把GDP的一部分作为公共福利向民众无偿提供时,尽管GDP增长了,但税收未必会增加。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很多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GDP和税收的对应关系就显得不那么明确。例如,在很多非市场领域存在着大量政府直接干预的情况,导致GDP被高估或低估,而税收则可能正常或者偏低。就存在着GDP统计上的“水份”和税务部门征收的“真金白银”在量上和质上都很难核对的问题。
在过渡时期,为了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往往需要政府动用资源(主要是金融资源和土地资源)来刺激经济增长,此时虽然GDP增长,但纳税人的财富并没有增加,纳税人不愿意缴纳更多的税款,从而出现GDP和税收均增长的表面现象。但这种靠政府大量印发钞票和摊派任务的方式能够持续多久呢?时间早晚,它必须通过税收和GDP之比这一指标来体现出来。如果这两个指标在某种界限之内,说明经济运行在正常轨道上,一旦越界,说明经济运行偏离了正常轨道,要恢复平静,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