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几大经济体?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也是测算人均收入水平的宏观数据。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消费 (C) ,二是投资(I) 。居民消费和政府部门消费之和为最终消费,又称 final consumption ;企业和政府部门投资之和为固定资产投资,即 fixed-asset investment. 最终消费加上进口(M) ,减去出口(X),就得到了GDP。GDP的计算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GDP=C+I+M-X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到,决定GDP增长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总需求,另一个是进出口。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和出口。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增加任何一项都会使GDP增加;反之,减少任何一种需求,都会使GDP减少。影响进出口的主要是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出口会使GDP增加,而减少进口会使GDP增加。
1978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接近美国经济总量的2倍。如果按照当前汇率计算,2030年我国GDP很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30年我国的GDP可能超过美国40%左右。 在改革开放前20年间,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高居世界第一。但此后一度出现下滑,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提速,到2016年达到了峰值——8.1%的年增幅。 那么如何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呢?
首先必须看到,近30多年来中国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在改革初期,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所抑制。因此尽管投资率很高,但对GDP增长的贡献并不突出。但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准入的限制得以放开,资本密集型产业迅速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高。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也就是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一直偏低。这一方面来自于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另外也是因为资源错配,一些本该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没有采用而导致低效率。这也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能否继续维持的关键所在。
进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也反映出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0多倍,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也从2.5%上升到13.6%。国际贸易中顺差的持续扩大也使得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截至2016年底已经达到了30535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一方面有助于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实现资产增值,比如通过购汇的方式购买美国国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