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五行与肤色?
这个理论是来源于古代中医,现代中医已经不认同了。 五行学说最早在秦汉时期出现,《黄帝内经》中有“木、火、土、金、水”五个字来概括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点,并据此归纳出五种不同性质的身体反应状态,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脏”。 “肝主春气,心主夏气,脾主长夏(就是现在属于阳气的旺盛期),肺主秋气,肾主冬气”。春天肝脏开始活跃,所以肝属木,对应绿色的植物;夏天心脏活动增强,故心如火一样热,心火旺的人容易脸色发红,脾气也大;长夏时脾胃最旺,五行属土,颜色是黄色的;到了秋天,肺脏的功能最强,因为“秋燥之气伤及肺部”导致皮肤粗糙,头发脱落多而变白,肺气盛的人好斗且易怒;冬天肾脏功能最强,“肾主寒水”,因此身体畏寒怕冷,面部发黑。
这是中医五行的来源之一,另外还来源于天干地支以及周易八卦等等。 现在已经很少人用传统的五行理论来解读人的性格了,但是中医古籍中却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
比如说《难经·二十八难》中就提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人有五脏,肝主左,心主右,脾居中路,肺顶于肩,肾位于腰。五脏更有五常:肝主谋略,心主明,脾主信,肺主治节,肾主管水。” 再比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提到:“五脏所喜……肝喜散,胆喜缓,脾喜静,肺喜清,肾喜温。”
这里其实提到了“五脏”也即“五行”的两种属性——喜恶。 “喜”是指适宜的环境、情绪及饮食等方面对脏腑功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促进健康的。 “恶”则指的是对脏腑功能有损的因素,包括外在的刺激和精神方面的压力等。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情绪波动会对大脑皮层产生作用,进而改变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