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五行补什么?
《说卦》里有说到,“乾坤其义大矣”,这里的大指的是什么呢?朱熹解释为“体”与“用”: “盖言阴阳二气,运行于天地之间,天得阳气上升而清明,地得阴气下沉而厚重。然其动静往来,惟天地之化而已。此乾坤之大德也。” 那么对于人来说呢?这个“动”和“静”又是什么? 《系辞传》里讲了: “一动一静者,乾坤之德行也” “君子法乾,不居其乐而处忧患之地;履坤,不违乎柔,以致其静。故能致中和,而天下治。” 人应该像天地那样行动、静止(阴阳),但人是会有思想的,所以在这里的“动”“静”就不是单纯的物理运动,而是主动的行为——思考。
一个人要成长,就应该在脑子里不断思考——就像天地运转一样,只有动起来,才能成长,才能有所作为。但这种行为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有原则、有方法的,就好像我们走在路上,不仅要前进,还要选择走哪条路一样。而这个原则和方法就是“知(智)”,也就是《大学》里讲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了这个“知”,我们的思维才有了方向,我们的大脑才会有所选择,否则就会像那些失去理智的人一样到处乱撞。
那么这样的人,也就是具备“知”的人和天地一样,都属于“仁”的范围了。所以《论语·颜渊》里有子贡问仁,孔子才答的这么潇洒:“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那是不是拥有了“仁”“智”就等于拥有了“勇”呢?并非如此,这三者之间是相通而又相对独立的存在。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智”“勇”犹如车上的车轮,缺一不可,但是又彼此区分。
曾子把“仁”“智”“勇”比喻成庄稼的长成,《中庸》里有云: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者,理也。敬慎而为;智者,知也。明辨而为;信者,诚也。守信而为。” 这里的“仁”“智”“勇”已经和上面的含义有些不同了,它更强调实践的过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