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衫是什么生肖?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篇,原文是“有虞氏禘黄帝而祖舜”,意思是上古时期在祭祀时把祖先的照片放在神主牌位上,因为皇帝是天子,地位最高,所以他的照片放在正中间;尧帝的祖先放在左边,舜帝的祖先放在右边。这种祭祖的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
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认为这样的大礼只适合太平盛世举办,到了战乱年代,这样铺张浪费的形式就不合适了。于是祭品不再摆得满满当当,而是越来越精简。到最后,连酒都不用上了。到了唐太宗时期,干脆就取消掉酒席,改在旁边小案上放几样菜。
既然没有酒席,自然就没有侍奉酒的司仪——解衣衫者。但是唐朝人还是保留了大宴宾客时的仪式环节,那就是在宴席将要结束的时候,主人要站在门口送客,并且亲自给客人解开身上的佩巾(类似今天的披肩)。这个举动是有来源的,据说是起源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时一个叫做专诸的人为吴王阖闾刺杀了越王勾践派来的使者。事情成功后,专诸想邀功请赏,却遭到了拒绝。他十分生气,就想找吴王的麻烦,故意在宴席上用无礼的动作和语言激怒吴王。可是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被吴王宽容地一一容忍过去了。最后,气急败坏的专诸拿起匕首冲着吴王冲了过去…… 幸亏吴王的侍卫及时阻止了专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事后有人对吴王的行为表示不解。吴王说,我如果现在不饶了他,那么将来别人怎么敢再拿生命来效忠于我呢?从那时开始,历代帝王都秉承了这个原则,不论功臣犯了多少错,只要没到杀头的地步,就坚决不予惩处。至于他们犯的错嘛,那自然是越多越好,这样才显得君恩浩荡。
后来这个传统传到民间,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犯了错也是一样对待,父母长辈只批评但不严惩。对于这样的待遇,那些少爷们称之为“留面子”。不过这种待遇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据说要在犯事的同时,嘴里面骂着脏话,并且吐口水(这算是进一步羞辱)才可以。至于您说的解衣什么的估计就是这些污言秽语里的内容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