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变是什么生肖?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一个卦象“明夷”,其卦画是由六个阴爻组成,是纯阴之象;古人认为,此时阳光被乌云完全遮掩,故为“明夷”。而“夷”字,本义是指平坦、宽广。在自然界,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自此后白天地逐渐增长。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来讲,冬至一阳生而万物始生,此时为子月。
那么什么是丑月呢?在古代中国,人们用十二地支记录时间,每一个月都有“月相”变化,分别是“朔望”和“晦”。每个月的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月底最后一天为“晦”。其中“朔”与“望”均含有“月亮圆缺”之意,而“晦”则是指月光消失、太阳升起的时间。
《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周代历法中的十二月建候:正月“旦明”、二月“杏园”、三月“桃蹊”、四月“槐序”、五月“榴月的”、六月“莲池”、七月“梧序”、八月“桂秋”、九月“菊节”、十月“梅香”、十一月“葭灰”、十二月“柳舒”。其中正月到七月每两个月为一季,八月到十二月每三个月为一季。在每月月中,又以朔望作为区分。这样四季共十二月,每年循环往复。 古人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制定了二十四节气,用于农事活动。而在节气中,有小寒大寒、立春惊蛰等表示季节变化的节气,也有霜降立冬等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小寒与立春之间,正是“一月小寒接立春,梅花鬓上开心曲”之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消长永无休止,正如《老子·河上公章句》中所说:“道者,谓天地之所以高不可升,深不可测……阴阳之道,终则有始,极则有端,孰能穷之!”在阴阳五行学说中,有着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为中心,配合天干地支所组成的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计时,无一不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