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邑”字是一个会意字,金文字形是上面一个“高”字形,下面一个“城”字形,合起来表示城上面有屋宇的意思。所以,《说文解字》里解释为 “邑,国也。从阝,从阝,有邑集之意。”“阝”,就是“邑”字的偏旁。古代地名用字,多使用“邑”字,比如今天的“新郑县”,古时候写作“新邑”;今天的大邑县”,古时候写作“大邑”。
古代的“邑”,读音和今天不一样,读作yì 。现代汉语中,“邑”字只有一个读音 yì,但是古音里面,这个字可就不止这一个读音了。根据上古音、中古音到今音的变化规律来考察,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古音表: yi4/ie3 ———> yu3~yü2 ——–> i3——> e’e1 –> é5.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邑”字的偏旁“阝”(也就是“邑”的古文字形),其实就对应着三个不同的汉字: 阝,邑,乙。 这三个字在古书中的出现频率都特别高,因此又被称为“古文三声”,或简称“古三”。
除了“邑”字经常用到“阝”字作偏旁之外,“乙”字也经常充当偏旁,且常与其右边的字组成词语。许慎把“乙”旁的字归入“六书”中的“象形”一类。 还有两个偏旁“示”(即“礻”),“士”(即“衤”)也经常出现在一字左右的位置上,不过其出现的频率就没那么高了,而且大多出现在文言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