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是指什么生肖?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书”字就是“文官”的代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所有无用之人统称为“书呆子”——事实上,“无用的文人”这种说法也是从明朝才开始流传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从汉朝开始设置尚书台(尚书省)开始,到东汉的时候,尚书台就已经拥有极大的权力了;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影响,士族子弟普遍担当尚书台的职务,更使得尚书台的地位水涨船高。(比如《世说新语》记载王导担任晋朝宰相的时候,权倾朝野)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虽然中书省、门下省的地位高于尚书省,但尚书省的实权并不比另外两省的实权差到哪里去——甚至唐朝的中书门下系统还有一个特点:“中书出檄,门下审核”(《大唐故某府某县丞李君墓志铭并序》)也就是说中书省发出的命令需要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才能正式向外发布。 所以,从唐朝开始,人们习惯上将中书省和门下省统称为“文官”(《旧唐书·太宗记》:“宫僚之间皆呼其名而不称其职,如不称呼李靖为李将军一样)
宋朝建立以后,为了抑制唐朝末年以来的文官势力和宦官势力,宋太祖采取了两项措施:一个是加强侍卫亲军的权力和地位,另一个就是把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利一分为二,分别设立左、右相,作为中央机构的首脑。 左相又称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门下尚书,右相又称中书令。 (宋太祖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 “立尚书都省,治尚书事,以总领诸路节制使,而分道提刑按察,则京府之任轻矣……” ——《宋史·职官志》 “中书、门下,为宰相及两省官。” ——《宋史·选举志》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宋朝的左右相,相当于唐朝的中书门下两省的所有官员了。
元朝建立以后,恢复唐朝的中书门下体系,设中书省(承旨、参议等官署设在宣徽院)和门下省,但职位相对唐朝来说要低很多。 明朝建立后,废除元朝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由翰林院兼管文官(也就是“翰林大学士”)。
清朝初年,设内阁,作为中央机构负责处理朝廷大事,再设军机处负责草拟诏令,实际上把原来的六部分成了两部分,文官(翰林院)负责起草文件,武官(兵部等六部)负责对外事务。乾隆皇帝以后,形成定例,翰林院的学士(比如“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决策。所以这个时候的翰林院其实已经类似于清朝的中书省或尚书省了。